[发明专利]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2041.2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华;洪博煜;黄彦霖;魏嘉民;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H15/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 材料 检测 装置 方法 | ||
一种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目前抗噪音材料的检测设备与环境建构不易的问题。包括:一基座,具有至少一固定部位于一基准线上,该固定部可供一待测板成可拆卸地结合及固定;一碰撞件,位于该基准线的第一侧,且该碰撞件可撞击该待测板的第一表面形成一撞击点;及一测量组件,位于该基准线的第二侧,用以测量该碰撞件撞击该待测板的能量并产生多个能量资讯。且可以利用该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用以测量该待测板或待测材料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材料性质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以检测抗噪音材料的抑音效果的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抗噪音材料的抑音效果检测方法,大多依照产生噪音的物件或环境而有所不同。例如,当噪音来自一特定的发声体(如:马达、风扇或风机等)时,将一待测材料涂附于一板件,该发声体所发出的噪音声波将传递至涂附有该待测材料的板件,该待测材料反射一声压,以由一收音器所接收的声压评断该待测材料的抑音效果。但是,该检测设备需包括该发声体,导致检测设备成本提升;且该检测结果仅针对特定的发声体,当发声体变更时,该检测结果即无法适用。
另外,当噪音来自多个的发声体时,则需要营造一较复杂的发声与接收系统,以致检测设备与环境建构不易,造成检测成本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个原本就存在有复合式噪音的环境(如:船舱、机房或工场等)而言,检测的方法则是需要直接将待测材料涂附于该环境四周的墙面,并直接在该环境中收音;因此,需要比较不同抗噪音材料的抑音效果时,光是每次选用一种待测材料涂附于该环境四周的墙面就是一大工程,使得检测工作十分耗时且高成本。
有鉴于此,现有抗噪音材料的抑音效果检测装置及方法,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易于进行且可快速、准确地比较不同待测板或待测材料的能量吸收的抑音效果。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在检测的过程中,不受环境杂音影响及可快速、准确地比较不同待测板或待测材料的能量吸收的抑音效果。
本发明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全文所述的“耦接”,是指两个电子装置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如:电磁或光电耦合等)相互传递讯号,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的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包括:一基座,具有至少一固定部位于一基准线上,该固定部可供一待测板成可拆卸地结合及固定;一碰撞件,位于该基准线的第一侧,且该碰撞件可撞击该待测板的第一表面形成一撞击点;及一测量组件,位于该基准线的第二侧,用以测量该碰撞件撞击该待测板的能量并产生多个能量资讯。
本发明的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一固定步骤,将一待测板固定于一固定部;一组装步骤,将一测量组件置设于该待测板的一侧;及一测量步骤,以一碰撞件撞击该待测板的第一表面,使位于该待测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的该测量组件测量并产生多个能量资讯。
由此,本发明的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以使用于船舶、车辆及航空构件产业、抗噪音物品或构体噪音测量、试验及抗噪音材料良窳比较,且仅需利用该碰撞件撞击该待测板以产生一能量,再通过该测量组件测量该能量产生的声压或振动加速度,用以产生该能量资讯,使用者可以以该能量资讯评断该待测板或待测材料吸收声压或振动能量的效果,或者,可通过加速规获得该振动加速度能量资讯,以避免环境杂音影响检测结果。本发明能量吸收材料的检测装置,不需额外装设发声体且设备简单,且可易于进行及可快速、准确地比较不同待测板或待测材料能量吸收的抑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2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内容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共享算法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