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2171.6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9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苗苗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2238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加强杆 助行器 撑开装置 病房 可移动 日常使用 收放结构 医疗设备 转动折叠 侧上部 有效地 折叠 倒U型 管壁 内收 平行 挂钩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包括一组支撑架,支撑架呈倒U型;支撑架的前侧上部的管壁之间连接有可内侧转动折叠的撑开装置,撑开装置折叠姿态时,支撑架平行叠放在一起,支撑架的支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其中一个加强杆上固定有挂钩,且加强杆中间共同设有收放结构;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助行器不便于病房内收放使用以及难易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早期的活动则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所在。外科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于肠蠕动的恢复,对切口的愈合尤其重要。术后的患者身体虚弱,机体的活动机能则大大降低,这势必影响患者的活动进而会影响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肠蠕动的恢复、切口的愈合。医疗单位对于患者的活动及行动技能的评估和协助密切重视,如病区内走廊内的扶手的应用,则大大的提高了患者活动能力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发生率。但是在病房内部没有扶手等设备,不利于病人在病房内部移动辅助支撑。
现有技术的助行器多为呈框架状的支撑结构,不具备折叠机制,在病房应用时占用面积,摆放在床边时不便于病人的日常移动和医护人员的护理的工作,同时现有的助行器只为行动不便的病人助力设计,故功能性单一,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助行器不便于病房内收放使用以及难易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包括一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倒U型;所述支撑架的前侧上部的管壁之间连接有可内侧转动折叠的撑开装置,所述撑开装置折叠姿态时,支撑架平行叠放在一起,所述支撑架的支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其中一个所述加强杆上固定有挂钩,且所述加强杆中间共同设有收放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撑开装置支撑架的前侧共上下设有一对,其主要包括与管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座、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保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共线的套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在两支撑架上对称设置,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在管壁上,所述连接部的相对内侧壁和背部共同形成有槽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外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接部的槽口内,第一连杆的外型与第二连杆的外型相匹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滑槽,套管的内壁上固定有与滑槽相匹配的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放结构包括纽扣和织网,所述织网的四角分别固定在纽扣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的上侧面中部开设有导槽,所述纽扣位于前侧的一对固定在加强杆的前部,位于前侧的一对纽扣滑动卡接在所述导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前侧支腿上转动连接有转轮,后侧支腿套接有橡胶套,且支撑架上侧的手持部包裹有软质层。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用可移动病房助行器,与现有公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支撑架之间设有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组成的撑开装置,在助行器不使用时通过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向内侧折起,将撑开的支撑架叠放在一起,同时通过在一侧的加强杆上固定的挂钩可以方便将折叠后的助行器挂置在病床的床尾板预留的凹槽上,整洁地挂置在病床的尾部,节省病房的占用空间,方便护理同行,同时在床位方便病人起身取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苗苗,未经王苗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21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脑-机-肌信息环路的助行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导盲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