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制品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12448.5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张燕玲;柴洋;张林;李金翀;王长胜;吕维畅;刘濮瑜;高迎峰;刘缘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何晓钧;姬介南 |
地址: | 6503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制品 污水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豆制品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豆制品污水用污水预处理装置(1)进行过滤,悬浮固体及漂浮物外运;取过滤后的污水并加入氢氧化钠,进行初沉淀;取上层液体并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6~8;再将液体送入厌氧反应池中进行反应,回收产生的沼气;反应后的液体经过滤除浮渣后,送入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中进行反应;取反应后的液体,加入助凝剂、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静置待分层后,上清液外排;所述污水预处理装置(1)包括集水井(1a)以及设于集水井(1a)内的过滤格栅(1b),集水井(1a)侧面上部设有预处理进水管(1c),集水井(1a)底部设有预处理出水管(1d),所述的集水井(1a)从上到下包括至少两个集水段,且从上到下集水段直径依次递减,每个集水段的下部均呈向集水段中心倾斜状,且每个集水段的倾斜面设有排放口,排放口与排放管(1e)连接,排放管(1e)设有闸阀,所述的集水段内分别设有过滤格栅(1b),所述的集水井(1a)上方设有支架(1f),支架(1f)上设有若干个驱动机构(1g),每一驱动机构(1g)对应连接一个过滤格栅(1b),使驱动机构(1g)能够带动过滤格栅(1b)在集水段内上下移动,预处理出水管(1d)通过管道与初沉池(2)进水端连接;污水由预处理进水管(1c)进入集水井(1a)内,被第一个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过滤,滤渣堆积在过滤格栅(1b)上,过滤后的污水经过其他集水段并从预处理出水管(1d)进入初沉池(2);当需要清理第一个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时,启动对应的驱动机构(1g),将过滤格栅(1b)升起至清污平台,再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输送的污水中的固体废物由第二个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过滤并留在该过滤格栅(1b)上;待第一个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清理完毕后,将第一过滤格栅(1b)降下回到第一个集水段中,继续工作;而第二个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需要清理时,可以在第一个过滤格栅(1b)未清理完毕的状态下,由对应的驱动机构将第二个过滤格栅(1b)升起至清污平台;而在第一个过滤格栅(1b)清理后已经回到第一个集水段中时,此时又需要对第二个过滤格栅(1b)进行清理时,可先将第二个过滤格栅(1b)升至第二个集水段顶部,再打开第一个集水段的排放管(1e),使水流将第二个过滤格栅(1b)上的固体废物由第一个集水段的排放管(1e)冲刷排出;排放管(1e)排出的污水可再次循环导入预处理进水管(1c)中;而当废水流量大以及固体废物含量高的情况时,可根据需要将第三集水段的过滤格栅(1b)以及其他集水段的过滤格栅纳入上述工作过程,实现清理过程中,不间断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反应池产生的污泥、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产生的污泥以及絮凝沉淀的沉淀物分别取出并合并,再经浓缩、压滤得泥饼,泥饼外运,滤液送回调节pH值步骤的原液中。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污水预处理装置(1)、初沉池(2)、调节池(3)、厌氧反应池(4)、过滤池(5)、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6)、沉淀池(7)、清水池(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压滤机,污泥浓缩池分别与厌氧反应池(4)的排泥端、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6)的排泥端、沉淀池(7)的排渣端连接,压滤机与污泥浓缩池排料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排液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连接,沉淀池(7)的排液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24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色土旱坡地农业面源污染三级生态防控系统
- 下一篇:分户式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