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2576.X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高志坚;王琳;赵海;姜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A01K83/06;A01K97/06;A01K9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饵 诱鱼 钓鱼钩 连接器 串钩 抛竿 线夹 主线 鱼钩线 气腔 铅坠 钓具 鱼饵 可调整 连接点 球连接 系线孔 插装 浮力 挂接 剪断 腔盖 鱼率 中段 填充 释放 | ||
本发明属于钓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所述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包括主线、环状的连接器、设有孔的铅坠、支线、诱饵球、集线夹、鱼钩线和钓鱼钩;主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器,铅坠挂接在主线一端的连接器上,至少一根支线的一端分别与主线连接形成连接点,支线的另一端与诱饵球连接,在支线的中段装有集线夹。诱饵球设有气腔和可填充诱饵的诱饵腔,气腔的容积可调整,以调整诱饵球的浮力,诱饵腔盖上开有至少两个能释放鱼饵的且适于插装钓鱼钩的诱鱼孔。集线夹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系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诱鱼效果和中鱼率更高,可进行底钓也可浮钓,更换钓鱼钩更方便且不需要剪断鱼钩线,可实现整套钓鱼钩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钓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
背景技术
使用抛竿串钩钓具钓鱼,是现今流行的钓法,深受广大的钓友喜爱。但是和手杆能打窝(打窝即设置诱鱼的诱饵团)诱鱼相比,抛竿串钩钓具不能打窝,在炎热的夏天,进行不打窝垂钓,大鱼会游到中水层或中上水层活动,致使广大钓友很难有很多的鱼获。另外,现有的抛竿串钩钓具,若要换钩需要剪断钓鱼线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能多钩钓底(钓底即钓河底的鱼),鱼钩线及鱼钩通常埋在鱼饵内部,鱼在吸食鱼饵时不易将鱼钩吸入鱼嘴的里处从而导致脱钩;也不能更换水层,寻找鱼群所在。
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83480.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铒钩的鱼钩,其主要结构是鱼钩的下方设有铒钩,铒钩与鱼钩相连接。该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原有鱼钩的基础上加装铒钩的结构,铒料挂在铒钩上,钓鱼时鱼钩会吸入鱼嘴。但这款鱼钩在垂钓时无法进行打窝,单个钩在垂钓时中鱼率不高,另外,根据鱼情需要换钩时更是必须剪断钓鱼线,造成浪费。本发明的结构与创新解决了这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该钓具具有能全水层多点布钩、自带诱鱼的诱饵球、换钩时不需要剪断钓鱼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水层诱鱼抛竿串钩,包括主线、环状的连接器和开有孔的铅坠,所述主线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器,所述铅坠挂接在主线一端的连接器上;还包括支线、诱饵球和集线夹;
至少一根所述支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线连接形成连接点,支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诱饵球连接,在支线上还装有集线夹;
所述诱饵球包括双腔筒、设有外螺纹的气腔盖和设有外螺纹的诱饵腔盖;所述双腔筒的形状为中间有隔断的圆筒,所述隔断将双腔筒分割成上筒部和下筒部,所述上筒部的筒口处与所述下筒部的筒口处都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筒部与所述气腔盖旋合形成气腔;所述下筒部与所述诱饵腔盖旋合形成诱饵腔,诱饵腔盖上开有至少两个诱鱼孔;
所述集线夹分为左半集线夹和右半集线夹,所述左半集线夹与所述右半集线夹通过第一弹性铰铰接连接;右半集线夹通过第二弹性铰铰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设有钩子;左半集线夹设有钩舌;
所述集线夹还设有集线柱,所述集线柱分为左半集线柱和右半集线柱,所述左半集线柱设在所述左半集线夹上,所述右半集线柱设在所述右半集线夹上;集线柱中间设有集线孔,所述集线孔分为左半集线孔和右半集线孔两部分,所述左半集线孔设在左半集线柱上,所述右半集线孔设在右半集线柱上;所述支线在集线夹闭合状态时沿集线孔的轴线夹在左半集线孔和右半集线孔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鱼钩线和钓鱼钩,所述集线夹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系线孔,所述鱼钩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系线孔连接,鱼钩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钓鱼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线孔的内部设有波浪形的交错分布的锯齿纹,所述锯齿纹分为设在所述左半集线孔内的左半锯齿纹和设在所述右半集线孔内的右半锯齿纹。
进一步的,所述气腔盖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两个鱼钩收纳槽,所述鱼钩收纳槽绕气腔盖的轴线环形阵列分布,在环形阵列分布的鱼钩收纳槽的中间位置嵌设有永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2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全景摄像的探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