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跨越舰船内部密封舱门的变形担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4362.6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刘福晨;薛文俊;张金旻;王珂男;肖亮;王剑;郭兴刚;邵雪晴;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13 | 分类号: | A61G1/013;A61G1/04;A61G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跨越 舰船 内部 密封 舱门 变形 担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跨越舰船内部密封舱门的变形担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的一端与第二框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框架,第三框架的一端与第二框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框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滚轮;第一锁定装置,用于分别锁定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工作角度。本发明的变形担架由于其较小的投影长度和仅需一人拉移的特点,能够适合多种复杂状况下实现变形担架快速且省力、安全的移运,尤其适用于狭窄转运空间的情况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跨越舰船内部密封舱门的变形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搬运伤员的工具,供战场或灾害现场抢救或短途运输伤员使用,担架伴随着战争产生、发展和完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早期对阵地伤员的抢救仅限于徒手的背、抱、搀扶、拖拉等办法,目的是脱离战场环境,避免二次损伤。担架的使用与所在环境有关,特定环境需要特种用途的担架。
例如舰船使用的担架,现有技术中,舰船上常用的担架有罗宾逊担架、篮形担架、斯托克斯担架等。(1)罗宾逊担架,海舰船艇上的常用担架,其为无杆半硬式,可抬可拖;(2)篮形担架,由钢管或聚乙烯塑料构成外部框架,担架面为高密度聚己烯材料,常用于伤员的吊运。有些篮形担架还配有漂浮装置,可用于水上救生。此外,还有分离式篮形担架,这种担架将普通篮形担架分成两块,两块可分开携带,使用时只需将两部分对应的螺栓与螺孔接上,即可组合成完整担架。(3)斯托克斯担架,一种较特殊的篮形担架,由刚性框架构成篮形框架,并且担架底部中央插有木板条,以放置伤员,斯托克斯担架可承受1000kg以上的静态压力,适于海上舰船之间高架索传运伤病员及甲板上吊运伤病员。
然而,上述舰船上使用的担架在实际搬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现有的战舰,因考虑到体积、性能等因素,其战舰内的通道设计较为狭窄,现有担架由于其投影长度较长,在战舰内空间较为限制的情形下,无法实现移运过门槛和灵活转弯;(2)现有担架通常需要至少两个人分别位于担架头部和尾部进行抬举搬运,难以确保步调一致性,导致搬运工作费时费力,且平稳性差;(3)无法根据病情灵活调节,且难以固定体位,容易造成医源性二次损伤。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狭窄空间内移运灵活性,且高效、省力的变形担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狭窄空间内移运灵活性,且高效、省力的变形担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跨越舰船内部密封舱门的变形担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的一端与第二框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框架,第三框架的一端与第二框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框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滚轮;第一锁定装置,用于分别锁定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工作角度。
可选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通过第一锁定装置刚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锁定杆,第一锁定杆的固定端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其中一个框架的侧杆固定,第一锁定杆的转动端可绕第一锁定杆的固定端周向转动,和/或,
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二锁定杆,第二锁定杆的固定端与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其中一个框架的侧杆固定,第二锁定杆的转动端可绕第二锁定杆的固定端周向转动。
可选地,变形担架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锁定杆的转动端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另一个框架的侧杆固定,第二锁定杆的转动端与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另一个框架的侧杆固定。
可选地,第一锁定杆的转动端与第一框架的第一侧杆固定,第一锁定杆的固定端与第二框架的第二侧杆固定,第二锁定杆的转动端与第二框架的第二侧杆固定,第二锁定杆的固定端与第三框架的第三侧杆固定。
可选地,第一锁定杆的转动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第一侧杆固定,第一锁定杆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第二侧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取电子病历的结构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瓶装液化石油气连续供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