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放线菌B11在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4455.9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0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革;曹利;车程川;巩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41 | 分类号: | A61K35/741;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孔娟 |
地址: | 27316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放线菌 抗肿瘤活性物质 制备 培养基 资源开发与利用 麦芽 应用 葡萄糖 抗肿瘤活性 酸碱稳定性 酵母浸粉 热稳定性 天然海水 细胞周期 肿瘤细胞 发酵液 阻遏 萃取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海洋放线菌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具体涉及海洋放线菌B11在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所述的海洋放线菌B11在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所述培养基的pH为7.0,所述培养基的组成为麦芽浸粉10g,葡萄糖4g,酵母浸粉4g,天然海水1L。所述海洋放线菌B11发酵液萃取后所获得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Hela和A549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并经细胞周期检测主要将肿瘤细胞阻遏在G2/M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放线菌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具体涉及海洋放线菌B11在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活着几十万种的动、植物和上亿种微生物。现在从海洋动植物、微生物中寻找新的高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新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50%以上新发现的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是由海洋放线菌这个庞大的分类群产生的,化合物类型涉及生物碱、大环内酯类、萜烯、杂环化合物、醌类、肽类、醚类及脂肪酸等;其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性质与陆生放线菌中发现的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预见,随着深海样本采集技术进步,微生物分离、培养手段的发展,新的筛选模型不断应用,微量化合物分析、分离手段的建立,人们将从海洋放线菌中获取更多高效、低毒的活性化合物,研制更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更好地治疗人们的癌症。
海洋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已经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细胞毒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从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此项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许多化合物进入临床实验。己有的研究表明,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赋予生活在海洋中的放线菌在生理性状和遗传背景上以特殊性,因此海洋放线菌必定能够产生结构新颖的代谢物质,并同陆地放线菌一样,成为抗肿瘤、抗生素等制药业的又一重要微生物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放线菌B11的应用,尤其是在所述海洋放线菌B11在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海洋放线菌B11在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所述放线菌B11为于2017年12月26日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 15129。
优选地,所述海洋放线菌B11制备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将海洋放线菌 B11接种到装有50mL培养基的200mL三角瓶中,30℃下180 rpm/min摇床培养2d,作为种子液;
(2)在含有400mL培养基的1000mL三角瓶按5%的接种量接种步骤(1)制备的种子液培养,30℃下180 rpm/min摇床培养8d,然后将发酵液4000 rpm/min下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进行萃取实验;
(3)将步骤(2)制备的上清液经滤纸过滤后,将滤液用10%的NaOH将pH调节至10左右,边加边搅拌,萃取,静置分层,上层有机相用同样的方法再反复萃取两次,萃取最后获得的有机相经50℃减压浓缩发至干燥,即得抗肿瘤活性物质。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的pH 为7.0,所述培养基的组成为麦芽浸粉 10 g,葡萄糖4g,酵母浸粉4 g,天然海水 1L。
上述抗肿瘤活性物质在制备抗人宫颈癌细胞Hela药物或抗人肺癌细胞A549药物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药物稀释0.8×104倍的细胞周期图;
图2为药物稀释1.6×104倍的细胞周期图;
图3为药物稀释3.2×104倍的细胞周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师范大学,未经曲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