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4662.4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常乐;高海军;赵有山;撖利平;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B21/32;G01B21/2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移 监测 建筑物 安全性监测 轨道平顺性 结构稳定性 同步性监测 监测预警 建筑监测 结构构件 结构稳定 施工过程 实时在线 速度监测 轨道 变形 预警 检测 分配 应用 安全 | ||
1.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安全性监测;
对建筑物中的支撑体系以及结构中关键构件的应变进行监测;
步骤2:同步性监测;
用于监测同一测点的位移差,比较不同轨道位移差,控制同步;采用前后两台监测仪相互校核位移差;
步骤3:结构稳定性监测
监测结构的顶部与底部测点的X、Y、Z三向位移,获得三向位移差,用于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防止滑移过程中跑偏、倾覆,便于及时预警与调控;
步骤4:轨道平顺性检测与监测
滑移前应首先检测滑移轨道X、Y、Z三向平顺性;
滑移过程中,应监测滑移轨道的单向平顺性以及轨道间平顺性,单向平顺性包括单个轨道的X、Y、Z向角度和位移的偏差控制值;轨道间平顺性包括轨道间的平行角度和高差控制;
步骤5:滑移速度监测
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监测值,其监测点不少于两条轨道;
步骤6:监测预警
根据预先的滑移模拟结果确定监测预警值,将上述步骤1-5中的监测通过传感器子系统获得,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传感器子系统拾取的上述步骤1-5中的各监测所得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到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数据后,首先对数据进行判断和预处理,并存入中心服务器的数据管理中心,中心服务器的安全评价系统调用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进行结构安全性评定,安全性评定的结果在监控中心的监视器上实时显示,并及时预警;
步骤7:滑移后至少持续48小时监测应力及变形,待应力与变形监测值稳定后结束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建筑物屋架的临时支撑;所述结构中关键构件包括结构支座位置、主桁架跨中处、受力构件交接处、应力比较大的杆件、受力复杂的杆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结构的滑移过程中,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实时监测支撑体系以及结构中关键构件的应力和变形,实时掌握结构在滑移过程中的形态和运动状态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反馈,以便及时进行施工路径的调整、修正,不利施工状态的预警,实现施工过程的伺服控制,确保结构的滑移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结构的滑移过程分多个滑移步,在每个滑移步间,需运用全站仪即时测量各条轨道上的牵引点空间位置变化,确定各牵引点因滑移速度不同而产生的位移差,并根据测量的结果及时调整各牵引点的牵引速度,将最大位移差控制在安全施工允许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结构滑移时,为了量测结构在各轨道上滑移的位移同步性,在滑移方向的前后方各布置了一台全站仪,前方的全站仪量测1轨-4轨,测点编号为D1-D4;后方的全站仪量测1轨-4轨,测点编号为D5-D8;在试滑移阶段,通过调整位移测量的频率,既保证四条轨道滑移的同步性,保证结构的安全,又保证滑移速度;前方的全站仪为机动测站,随着结构向前滑移而改变,用以量测各轨道两次测量的相对距离,后方的全站仪为固定测站,用以量测结构在各轨道滑移的总距离,两个全站仪起到校核的作用,并能预警滑移的异常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滑移的异常情况预警,具体为:四条轨道的滑移测量值两两相减,可以得出不同轨道之间的位移差,当该位移差小于预警值时,继续进行滑移,当该位移差大于预警值时,应及时调整轨道滑移速度或停止滑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轨道滑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滑移速度监测方法为:在结构上左右两侧贴刻度尺实时读数,取平均值,或者,采用全站仪扫描结构同一测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移差,多个测点取平均值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6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