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4748.7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曹红军;于群;潘凯;马致远;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04 | 分类号: | F28F25/04;F28F25/06;F28F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塔 蒸发芯 增效装置 送风系统 布水管 回水槽 增效 蜂窝状结构 冷却 分流 从上至下 壳体内部 空气流速 外部空气 集水池 进风口 上水管 风量 壳体 支架 穿过 补充 |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蒸发芯、送风系统、支架、布水管、回水槽,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管、蒸发芯、回水槽,所述蒸发芯内部为蜂窝状结构。一种冷却增效方法,利用冷却塔增效装置,将冷却塔增效装置设置于冷却塔的进风口,蒸发芯面向冷却塔窗口,送风系统位于冷却塔窗口外侧。外部空气在送风系统作用下,首先流经所述蒸发芯后,再进入冷却塔。从冷却塔的上水管分流一部分水至所述布水管,分流的水经本冷却塔增效装置处理,及从上至下穿过蒸发芯,从回水槽流入冷却塔集水池。本发明通过蜂窝状结构的蒸发芯设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通过送风系统的设置,补充冷却塔的风量,从而提高塔内空气流速,实现冷却塔的降温增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冷却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蒸发吸热,吸收的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影响蒸发传热的主要因素:水与空气的温差,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空气流速,流经空气的湿度。
冷却塔普遍存在夏季冷却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环境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冷却塔长期运行,填料的散质系数下降,导致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填料层存在损坏、堵塞现象,塔内阻力增大,风机效率下降,使空气流速降低;因环境温度升高,下游装置冷却负荷需求增大。专利CN206876009U提供了一种扩容增效型逆流式冷却塔,利用已建逆流式冷却塔主体进风口两侧的空间,将填料区外扩,增大填料面积,同样的水量分布在增大后的填料表面后,单位填料面积上淋水密度降低,有利于换取更多的热量,提高冷却塔主体的性能。但是这种扩容增效方式,对冷却塔占据空间有较高的要求,不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冷却塔,且增加填料使风阻增大,风速降低,不利于换热。
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塔夏季冷却不足,现有的扩容增效型冷却塔冷却塔占据空间有较高的要求,不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冷却塔的问题,以及增加填料使风阻增大,风速降低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可用于石化、天然气、电力、冶金、制冷等行业中的冷却塔,使之解决冷却塔夏季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不降低风速,并提供计算方法。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蒸发芯、送风系统、支架、布水管、回水槽。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管、蒸发芯、回水槽,所述外壳采用金属或玻璃钢材料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料。
所述布水管和回水槽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蒸发芯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一侧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另一侧。优选的,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上方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下方。
所述布水管管壁设置有间距均匀的喷水口,由喷水口喷出的水为连续流水,流水垂直向下均匀散布于所述蒸发芯表面,进而流过所述蒸发芯,进入所述回水槽中。所述回水槽位于冷却塔的集水池上方。
所述蒸发芯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蒸发芯材质选用高分子材料、金属、普通塑料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换热器除霜装置的除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挡板喷头结构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