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分级保护配置的配电线路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15548.3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安义;邓才波;刘蓓;陈琛;戚沁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分级 保护 配置 配电 线路 模型 | ||
1.一种适用于分级保护配置的配电线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忽略不同配电线路的类型、结构、方位、走向的不同之处,基于配电线路的最重要特征,即任何配电线路均接于10kV母线,且均由导线、开关、配变部分组成的特征,将配电线路抽象成10kV母线、导线、开关和配变四部分;每个部分均用特定的统一数值结构进行表达,形成统一的标准信息模型,并可以根据该模型计算任意位置的阻抗和任意区间的配变总容量;
所述10kV母线由两个数值结构组成:10kV母线处的(1)最大方式下系统电阻Rd和最大方式下系统电抗Xd;(2)最小方式下系统电阻Rs和最小方式下系统电抗Xs;
所述导线包括主干线、分支线和次支线;
所述主干线根据始端至末端之间导线的类型,每一导线型号为一段,段的数量决定于该主干线上导线变化的次数,导线型号、长度;设主干线从始端至末端共依次串接了N类导线,则每类导线分为一段,主干线分为N段,其中的第i部分,即主干线第i段导线的模型用数据结构Di表示:
Di=(ai,bi,li)
式中,ai为主干线第i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单位为欧/km;bi为主干线第i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抗,单位为欧/km;li为主干线第i段导线的长度,单位为km;主干线总长度LD为主干线所有分段导线长度之和,即:
因此主干线可用数据结构D表示:D={D1,D2,…,DN};
所述分支线接于主干线,且数量会有多个;因此,分支线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多个数据结构,且每一个数据结构增加一个位置量,表示该分支线接于主干线的位置;
设接于主干线的一分支线,记为Ft;从始端至末端依次串接的导线类型数量为Nf,则每类导线分为一段,该分支线分为Nf段,其中的第j部分即分支线第j段导线的模型用数据结构Fj表示:Fj=(aj,bj,lj);
式中,aj为分支线第j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单位为欧/km;bj为分支线第j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抗,单位为欧/km;lj为分支线第j段导线的长度,单位为km;分支线Ft总长度LF为分支线所有分段导线长度之和,即:
因此分支线用数据结构Ft表示:
式中,Lt为分支线Ft与主干线接点的距主干线始端的长度,Lt满足0<Lt<LD,LD为主干线总长度,Nf为分支线Ft从始端至末端依次串接的导线类型数量;
所述次支线接于分支线,表达次支线的数据结构相对于分支线多一个数据,用于指明所接点分支线;
设接于某分支线Ft的一次支线,记为Cr;从始端至末端依次串接的导线类型数量为Nc,则每类导线分为一段,该分支线分为Nc段;其中,分支线第k段导线的模型用数据结构Ck表示:Ck=(ak,bk,lk);
式中,ak为次支线第k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单位为欧/km,bk为次支线第k段导线的单位长度电抗,单位为欧/km;lk为次支线第k段导线的长度,单位为km;次支线Cr总长度LC为次支线所有分段导线长度之和,即:
因此次支线用数据结构Cr表示:
式中,t为次支线所接分支线的序号,Lr为次支线Cr与所接分支线Ft接点距分支线始端的长度,Lr满足Nc为次支线Cr从始端至末端依次串接的导线类型数量;
所述开关包括开关的所在位置和开关定值;开关所在位置通过开关所在导线编号和与该导线始端的距离确定;开关定值包括过流I段、II段、III段的电流定值和时间定值;开关可用数据结构Ks表示;
所述主干线上的开关表示为:Ks={D,LDKs,(I1,t1),(I2,t2),(I3,t3)};
式中,D为主干线标号,表示开关位于主干线,LDKs为开关位置与主干线始端的距离,LDKs满足(I1,t1)、(I2,t2)、(I3,t3)分别为开关过流I段、II段、III段的电流定值和时间定值;
所述分支线上的开关表示为:Ks={Ft,LFKs,(I1,t1),(I2,t2),(I3,t3)};
式中,Ft为分支线标号,表示开关位于分支线Ft上;LFKs为开关位置与分支线始端的距离,LFKs满足所述分支线上的开关距离主干线始端的距离为LFKs+Lt,Lt为分支线Ft与主干线接点的距主干线始端的长度;(I1,t1)、(I2,t2)、(I3,t3)分别为开关过流I段、II段、III段的电流定值和时间定值;
所述次支线上的开关表示为:Ks={Cr,LCKs,(I1,t1),(I2,t2),(I3,t3)};
式中,Cr为分支线标号,表示开关位于次支线Cr上,LCKs为开关位置与次支线始端的距离,LCKs满足该次支线上的开关距离主干线始端的距离为LCKs+Lr+Lt,Lr为次支线Cr与所接分支线Ft接点距分支线始端的长度,Lt为分支线Ft与主干线接点的距主干线始端的长度;(I1,t1)、(I2,t2)、(I3,t3)分别为开关过流I段、II段、III段的电流定值和时间定值;
所述配变包括配变位置和配变容量;所述配变位置通过配变所在导线编号和与该导线始端的距离确定;所述配变容量为某位置挂接的一个或多个配变容量之和,单位为kVA;配变用数据结构Pb表示,
所述主干线上的开关表示为:Pb={D,LDPb,QPb};
所述分支线上的配变表示为:Pb={Ft,LFPb,QPb};
式中,Ft为分支线标号,表示配变位于分支线Ft上,LFPb为配变位置与分支线始端的距离,LFPb满足所述分支线上的配变距离主干线始端的距离为LFPb+Lt,Lt为分支线Ft与主干线接点的距主干线始端的长度;QPb为配变容量;
所述次支线上的配变表示为:Pb={Cr,LCPb,QPb};
式中,Cr为分支线标号,表示配变位于次支线Cr上,LCPb为配变位置与次支线始端的距离,LCPb满足该次支线上的配变距离主干线始端的距离为LCPb+Lr+Lt,Lr为次支线Cr与所接分支线Ft接点距分支线始端的长度,Lt为分支线Ft与主干线接点的距主干线始端的长度;QPb为配变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55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