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15799.1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涛;李痛快;陈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畅诺冷热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湖北东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静培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冷却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45~55份、去离子水30~45份、相变微胶囊0.5~3份、甲基戊醇0.1~0.2份、苯骈三氮唑0.005~0.01份、氢氧化钠0.01~0.1份和甲基硅酸钠0.01~0.03份。所述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比热容高、电导率低、阻燃等级高、闪点高、挥发性低、长时间多次充放电后体系黏度变化小及热传导能力高于50%乙二醇溶液。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适合工业化生产。解决了现有冷却液比热容低、冷却效果有限、黏度易增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随着传统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能源与环境的压力使世界各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政府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其在充电、放电时因内部反应所产生的热量易导致电池温度升高,电池内部温度和电池模块间的温度均匀性影响着电池使用性能和循环寿命,尤其在汽车大功率需求或恶劣工况下,对电池性能稳定要求则更高。
目前,对动力电池的散热冷却模式主要包括风冷、直接液体冷却和间接液体冷却三种,其优缺点各异。传统风冷散热的系统结构和维护都比较简单,但随着不断增长的对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需求及为了保证其在各种苛刻工作条件下的稳定工作,传统风冷散热已经很难满足动力电池在散热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接液体冷却散热冷却效率高,但同时对冷却液要求较高,一般为粘度较大的硅油等非导电液体,且系统维护复杂;间接液体冷却可以采用低粘度的水、醇类等冷却液体通过水冷套对电池进行非接触式的间接冷却,且具备良好的冷却效果和可维护性。然而无论是采用直接液体冷却还是间接液体冷却的方式,其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冷却液本身的性能高低。
现有冷却液比热容偏低,冷却效果有限,经长时间多次充放电后冷却液体系黏度容易增加,以上因素均制约冷却液的性能,故需进一步进行研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比热容高、电导率低、阻燃等级高、闪点高、挥发性低、长时间多次充放电后体系黏度变化小及热传导能力高于50%乙二醇溶液。解决了现有冷却液比热容低、冷却效果有限、黏度易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案为,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45~55份、去离子水30~45份、相变微胶囊0.5~3份、甲基戊醇0.1~0.2份、苯骈三氮唑0.005~0.01份、氢氧化钠0.01~0.1份和甲基硅酸钠0.01~0.03份。
优选地,所述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乙二醇50份、去离子水37份、相变微胶囊1.5份、甲基戊醇0.15份、苯骈三氮唑0.007份、氢氧化钠0.05份和甲基硅酸钠0.02份。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粒度为40~100μm,相变温度为37~42℃,储能密度为180~220J/g。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芯材为石蜡;壁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密胺树脂或聚乙烯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芯材的重量占比为70~80%,壁材的重量占比为3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乙二醇与去离子水混合进行搅拌,得冷却基础液;
(2)向步骤(1)所得冷却基础液中加入相变微胶囊,依次进行搅拌、超声分散,得相变微胶囊悬浮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畅诺冷热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湖北东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畅诺冷热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湖北东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5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