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5975.1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红民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27/46;E02D37/00;E02D15/02;E02D3/12;E02D5/36;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地下 不均匀 沉降 基础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基础包括:粉喷桩、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以及埋管支墩;所述粉喷桩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所述筏板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的埋管支墩,所述筏板截面呈∩形,由边墩、穹顶和排水孔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位于筏板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左右两侧边墩的下方。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使得常见的埋管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埋管处的工后沉降大幅度减小,有效减小了因埋管处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使埋管发生渗漏、破裂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软土地基地下埋管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建筑建造在软土地基上时,地下水位线一般较高,地基承载力多数较低,故建筑物地基一般需进行软基处理,使得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经软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工后沉降量一般较小。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日臻完善,建筑中的各种埋管越来越多,埋管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各种类型的埋管,数量也日趋繁多。
常规做法中,埋管基础的典型做法如附图1~2所示,当建筑物建在软土地基上时,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一般需对建筑物下方的软基进行地基处理,从而使处理后基础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当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入建筑物管线敷设阶段时,一般在建筑物外侧(如附图2中开挖线以上的埋管区域)埋管10的下方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埋管10下的软基进行加固。具体地,即先将埋管10下方原覆土挖除,然后换填为压缩率较低的换土垫层12,再在其上敷设埋管10,这种埋管基础施工简单、效率较高,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因建筑主体结构下方处理后基础的沉降较小,故建筑主体结构内埋管10(见附图1)的沉降量相应地较小;而建筑主体结构外侧的“埋管区域”内埋管10因管道所在处地基的承载力较小,故沉降量一般较大,并且经常因该埋管段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10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10的沉降量较大时,埋管10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破坏。
上述埋管10在发生了断裂、渗漏之后,对其进行维修一般较为困难,维修时一般需在埋管10破坏位置进行大开挖,维修周期长、费用高。同时因管道停工等给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也较大。
为克服软土地基上敷设地下埋管时,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建筑物外侧埋管处经常因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为刚性管道时,因不均匀沉降,埋管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且埋管的维修工期较长、维修成本较高这一技术难题,故急需通过技术改进等措施来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其特点在于:所述基础包括粉喷桩、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以及埋管支墩;所述粉喷桩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所述筏板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的埋管支墩,所述筏板截面呈∩形,由边墩、穹顶和排水孔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位于筏板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左右两侧边墩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筏板基础其截面呈∩形,也可呈П形或矩形等。
所述粉喷桩在筏板的一侧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
所述褥垫层由级配碎石或者粗砂或者陶粒组成,其下部设置有土工布,上部设置有反滤层。
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管道基坑开挖、降排水设置完成后,先在管道基坑底部截面两侧位置进行粉喷桩的施工,根据设计计算结果,每侧粉喷桩可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
步骤二,两侧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对粉喷桩的桩头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场地平整后,铺设土工布,然后进行褥垫层施工,褥垫层施工完成后铺设反滤层,然后进行筏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红民,未经闫红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5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风机的电激活相变潜热节能散热器
- 下一篇:自行车手把折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