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内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6139.5 | 申请日: | 201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5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星;臧昊哲;臧重庆;张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液 冷却液进液口 电极管道 电缆电极 液冷 冷却液出液口 电缆 大功率充电 导线连接口 连接通孔 内管 连通 绝缘套管套 环形通道 回流冷却 绝缘套管 软体导线 流出液 内通道 外管壁 外通道 管壁 流出 穿过 | ||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内部结构,包括电缆电极本体,电缆电极本体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在电极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在电极管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导线连接口与冷却液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通孔连通。冷却液内管穿过连接通孔与冷却液进液口连通,构成了冷却液从冷却液进液口进入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内通道;通过绝缘套管套接在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使回流冷却液从冷却液内管之外、绝缘套管之内的环形通道内回流,并从冷却液出液口流出,构成了冷却液流出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外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功率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内部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时间是制约新能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若在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满电,需要大的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会使公知电缆过热而无法使用。申请号为201810249723.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通过并冷液冷技术解决大功率充电桩电缆过热问题。对于使用于201810249723.3专利中的液冷电缆电极,申请号为CN201810250203.4的专利对冷液电缆电极作了进一步地公开。
申请号为CN201810250203.4专利文中所述的电缆电极,通过电极管道与绝缘套管连接,导线连接口与软体导线连接,冷却液内管的内管腔即为冷却液内通道,冷却液内管与电缆电极进液口连通,冷却液外通道与电缆电极出液口连通,构成了冷却液在电缆电极内部的冷却通道,但文中并未公开构成电缆电极冷却通道的具体内部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在上述并冷液冷电缆中的电缆电极内部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内部结构,包括电缆电极本体,所述电缆电极本体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在电极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电极管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 导线连接口与冷却液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通孔连通,且连接通孔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的内径。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线连接口内部设置有内冷却铜管,内冷却铜管的一端与连接通孔密封连接,另一端向外伸出导线连接口,内冷却铜管的外径小于电极管道的内径。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内冷却铜管伸出导线连接口的一端外径小于与连接通孔密封连接的一端外径。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内冷却铜管与连接通孔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内冷却铜管与连接通孔过盈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连接有进液口快接接头;所述冷却液出液口连接有出液口快接接头。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通过密封轴套连接有进液口快接接头。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的底面设有密封圈沉孔,在密封圈沉孔与密封轴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沉孔的底面是锥面。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设有马牙齿。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6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