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复合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6526.9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苏中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27/12;B32B27/18;B32B33/00;B32B37/12;B32B27/40;B32B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26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里层 复合面料 面料本体 依次设置 抗皱层 耐磨层 表面连接 从上至下 制作工艺 防水层 抗菌层 耐磨片 上表面 透气层 下表面 面料 背离 | ||
1.一种新型复合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包括表层本体(1)和里层本体(2),表层本体(1)和里层本体(2)相连,里层本体(1)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3)和抗菌层(4),表层本体(1)上表面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抗皱层(5)和透气层(6),抗皱层(5)背离表层本体1的一侧设有耐磨层(7),耐磨层(7)表面连接有若干个耐磨片(8),所述防水层(3)包括水性聚氨酯、聚乙烯、聚乳酸、抗氧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水性聚氨酯、聚乙烯、聚乳酸、抗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在一起,所述透气层(6)包括棉料、聚酯纤维和竹炭纤维,棉料、聚酯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编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本体(1)包括涤纶纤维、活性炭纤维、驼绒纤维和海藻纤维,涤纶纤维、活性炭纤维、驼绒纤维和海藻纤维混纺编织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本体(2)包括棉纤维、麻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海藻纤维,棉纤维、麻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海藻纤维混纺编织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6)包括棉料、聚酯纤维和竹炭纤维,棉料、聚酯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编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4)由绿色环保型防紫外抗菌混纺纱线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抗皱层(5)为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微孔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表层本体(1):按重量百分比,将35-45%的涤纶纤维、24-32%的活性炭纤维、10-20%的驼绒纤维和6-12%的海藻纤维混纺编织成面料一;通过表面处理装置将防护液涂覆在面料一的两表面上,涂覆好的面料一即为表层本体;
B、制作里层本体(2):按重量百分比,将25-35%的棉纤维、15-20%的麻纤维、25-35%的桑蚕丝纤维和15-20%的海藻纤维混纺编织成面料二,编织好的面料二即为里层本体;
C、制作防水层(3):将有机溶剂15-25%加入至反应釜中,进行加热,升温速率为2-5℃/min,加热至60-75℃;将水性聚氨酯24-28%、聚乙烯8-12%和聚乳酸6-10%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搅拌5-15min;将抗氧剂2-6%加入至反应釜中,反应20-30min,得到防水层材料;
D、制作透气层(6):棉料、聚酯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编在一起,得到透气层;
E、贴合:通过贴合机对耐磨片(8)、耐磨层(7)、抗皱层(5)、透气层(6)、表层本体(1)、里层本体(2)和防水层(3)和抗菌层(4)进行挤压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防护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30-40份、交联剂4-6份、抗静电剂1-3份、抗氧剂0.8-1.2份、防霉剂0.6-0.9份、抗紫外线剂0.5-1.5份和水80-100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二苯胺、对苯二胺以及二氢喹啉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或者异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苏中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苏中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65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