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谷热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16927.4 申请日: 2019-02-15
公开(公告)号: CN109734800B 公开(公告)日: 2020-11-06
发明(设计)人: 严景华;王奇慧;马桐;杨化冰;高福;马素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C12N15/13;A61K39/42;A61P31/14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代理人: 林娟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裂谷 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裂谷热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杆状病毒表达的RVFV糖蛋白Gn和Gc作为抗原,从一例裂谷热康复患者的PBMCs中筛选到可以结合RVFV糖蛋白Gn和Gc的记忆B细胞,且通过单一B细胞测序、体外中和以及体内保护等实验,鉴定出8株高效中和RVFV感染的Gn人源单克隆抗体以及一株Gc人源单克隆抗体。本发明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非常高的体外中和活性(IC50可低至1.93±0.6pM,达到pM级),可以有效治疗被RVFV感染的小鼠,预防RVFV对小鼠的感染,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和预防RVFV感染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谷热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是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虫媒病毒之一,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白细病毒科(Phenui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可引起人畜共患病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致牲畜死亡和流产。其表面覆有囊膜及糖蛋白突起,由3段负链RNA构成病毒基因组(S、M和L),其中,M片段编码表面糖蛋白Gn和Gc,且在Gn的5’端编码非结构蛋白(NSm),而Gn和Gc是病毒的主要囊膜蛋白,是病毒进行入侵和膜融合的关键蛋白;其传播范围十分广,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等家畜均可感染该病毒;其致死率十分高,尤其是年幼的动物,一旦感染,病死率接近100%。

人也会感染RVFV,且多数症状轻微,可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重症,其中,5-10%的患者的视网膜会产生退行性病变,重者可导致单眼或双眼永久性失明;1%的患者会出现出血热,其中,50%的患者会死亡;1%的患者会出现脑炎,出现此症状的患者虽死亡率不高,但通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等。

就时间上来说,1930年,科学家Danbney等在肯尼亚大裂谷的一次绵羊疾病暴发调查中首次分离到RVFV,自此,人们发现RVF疫情会在动物和人类中定期暴发,造成重大损失。例如,1977-1978年,RVF疫情在埃及暴发,当时共计有20万人感染,其中包括18,000例重症患者及600例死亡病例;而自2000年到2018年6月,全球共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4830例重症RVF病例,其中包括967例死亡病例,死亡率约为20.0%。

就地域上来说,通常,RVFV在非洲地区流行。但是,2000年9月,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和也门)也暴发了RVF疫情,这也是首个非洲以外地区报道该疫情;2016年,我国也出现一例输入病例,该患者从安哥拉返回中国。

就传播方式上来说,RVFV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已知的可传播本病的蚊子种类多达30种,分布在北极以外的其它各个大陆,因此,RVFV继续向世界扩散的风险非常高。

目前,针对动物的RVFV感染的有效预防手段是疫苗。在兽用疫苗方面,肯尼亚和南非使用RVFV的减毒活疫苗,埃及和南非使用福尔马林灭活疫苗。通常,减毒活疫苗仅在绵羊免疫中有效,不能保护牛,且副作用较高,经常引起母羊流产;福尔马林灭活疫苗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存在成本高、免疫不持久的问题。而其它种类疫苗仍在研究阶段,包括:DNA疫苗、基因工程改造株、VLPs等。

针对人群的RVFV感染的有效预防手段主要仍是通过免疫家畜、切断传染源。此外,非洲地区的高危人群可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但是由于成本问题,不可能大范围接种。人患病后,病毒唑(ribavirin)可能会有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数据不多。

因此,亟需研究出有效的RVFV感染治疗药物,尤其是可治愈重症患者的治疗。在这方面,抗体显示出巨大潜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对RVFV疫苗进行了研究,发现单独的Gn或是Gn与Gc一起的疫苗形式可有效产生RVFV的中和抗体,也就是说,针对Gn或Gc的抗体极有可能中和RVFV的感染,成为治疗RVFV感染的药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6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