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煤矿废弃矿井采空区封存CO2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8992.0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宾;黄定国;靖洁;柴华彬;余华中;孙丽娟;许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存 采空区 煤矿废弃矿井 重复利用 工程量 超临界状态 大型火电厂 地质勘探 分离富集 隔离煤柱 集中排放 煤矿矿井 隔离墙 排放源 井筒 钻孔 伴生 测压 井下 巷道 岩移 注浆 硐室 下沉 地表 废弃 堵塞 地质 压缩 缓解 监测 保证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煤矿废弃矿井采空区封存CO2的方法,属于CO2的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具体为将从固定排放源通过分离富集后得到的CO2气体压缩到超临界状态后注入到煤矿废弃矿井的采空区,利用采空区和井下废弃巷道和硐室空间进行永久封存,通过布置测压井监测CO2封存状况,通过岩移控制、留设和加固隔离煤柱、设置隔离墙、注浆堵塞缝隙保证CO2封存的安全性;本发明封存机理简单,CO2注入阻力小,注入成本低,地质勘探工程量少,易于管理,有利于CO2将来的重复利用,前期高压注入可以缓解地表下沉,井田内现有钻孔、井筒等工程可以重复利用,降低工程量,大型火电厂等CO2集中排放源和煤矿矿井伴生,有利于CO2就地封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O2的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煤矿废弃矿井采空区封存CO2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特别是中国一次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CO2排放量不断增长。降低CO2量除了采取主动措施减少排放(如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能源等)和提高地球陆地系统对CO2的吸收能力(碳汇)外,对已经产生的CO2进行人为处置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一种CO2人为处置方法是使用CO2合成制品,做好CO2的利用,但受技术限制,潜力有限;因此,对CO2进行封存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目前CO2人工封存的场所主要是海洋和地下。
CO2海洋封存技术20世纪7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在海洋国家得到较多的研究,其中日本RITE(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进行的研究较为深入,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虽然海洋处理CO2的潜力非常巨大,但由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无法准确估测CO2的大规模注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目前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
CO2地质封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基本思路为:把从集中排放源(发电厂、钢铁厂等)分离富集得到的CO2注入到地下深处具有适当封闭条件的地层中隔离起来。主要包括废气分离、压缩、输送、和调压注入等几个环节。目前研究较多及具有应用价值的CO2地质封存方式主要有:(1)沉积盆地内的深部咸水层封存;(2)油气田封存,包括已废弃或无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封存和开采中的油气田封存(提高石油采收率的CO2驱油技术:CO2-EOR);(3)无商业开采价值的深部煤层封存(加强煤层气回收的CO2驱气技术:CO2-ECBMR)。其中,深部咸水层封存最为引人注目。
尽管深部咸水层封存具有储存量大、安全等优势,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也是最具推广前景的CO2封存技术,但是深部咸水层封存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非常多。其物理化学过程复杂,涉及的时间、空间尺度宽广,加上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面临大量的全新研究领域,距实际应用推广尚有很长的路程要走,难解燃眉之急。因此,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安全性允许的前提下,牺牲一定的封存能力,寻找一种分布广泛、注入便捷、成本低廉的封存技术更为现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8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