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由承载板支承的离散能量吸收元件的复合能量吸收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9619.7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R·杰尔杰伊;W·R·罗杰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1 | 分类号: | F16F7/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伟峰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吸收元件 承载板 加强纤维 聚合物 能量吸收组件 中空结构 复合能量 吸收组件 纵向轴线 横向壁 支承 平行 延伸 | ||
一种用于车辆的能量吸收组件,其包括承载板和多个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一多个加强纤维。多个能量吸收元件各自包括第二聚合物和第二多个加强纤维。多个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包括细长中空结构,该细长中空结构限定并不平行于承载板延伸的纵向轴线。另一种能量吸收组件包括承载板和多个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一多个加强纤维。多个能量吸收元件各自包括第二聚合物和第二多个加强纤维。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包括横向壁并且固定于承载板。
引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能量吸收组件,该复合能量吸收组件包括用于支承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的承载板,并且本发明涉及制造和组装能量吸收组件的方法。
本段落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但这并非必然是现有技术。
有利地是,改善车辆部件的挤压性能。然而,还有利地是,使得汽车或其他车辆的部件是轻质的以改善燃料效率。因此,车辆部件即在正常服务期间具有足够强度又在诸如碰撞的特殊状况下具有能量吸收特征,且同时使得部件重量最小,这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段落提供本发明的总体概括,而并非是对本发明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在各种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能量吸收组件。能量吸收组件包括承载板和第一多个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承载板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一多个加强纤维。第一多个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各自包括第二聚合物和第二多个加强纤维。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包括第一细长中空结构。每个细长中空结构均限定第一纵向轴线。每个第一纵向轴线与承载板非平行而延伸。
在一个方面中,承载板限定多个孔口。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的第一细长中空结构延伸通过承载板中的多个孔口的相应孔口。
在一个方面中,能量吸收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多个离散的能量吸收元件。第二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包括第三聚合物和第三多个加强纤维。第二多个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第二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包括第二细长中空结构。每个第二细长中空结构限定第二纵向轴线,该第二纵向轴线与承载板非平行而延伸。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的第二表面。第二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每个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的第一表面。
在一个方面中,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个限定多个凹陷部。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设置在多个凹陷部的相应凹陷部内。
在一个方面中,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个包括平面部分。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承载板的平面部分。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承载板的平面部分延伸。
在一个方面中,能量吸收组件进一步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彼此隔开,以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隔室。承载板和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部隔室内。承载板固定于壳体。
在一个方面中,壳体的第一壁设置成相对于壳体的第二壁并不平行。第一壁相对于第二壁形成角度。该承载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以该角度设置。承载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壳体的第一壁。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元件固定于承载板的第二表面。第一多个能量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元件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承载板的第二表面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9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