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充填自适应防砂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2292.9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杨海波;张建国;齐志刚;李国锋;马明新;陈阳;邹晓敏;邵茹;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0 | 分类号: | E21B43/10;E21B43/08;E21B33/13;E21B21/00;C09K8/575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填 自适应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充填自适应防砂工艺方法,该防砂工艺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藏物性、地质构造、储层砂粒粒径分析及数值模拟等资料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步骤2,处理井筒通井;步骤3,高渗透树脂固砂,包括先冲砂至设计要求位置、按设计要求下入施工管柱、对油层预处理,然后选用高渗透树脂型固砂剂,进行挤树脂型固砂剂和挤顶替液,待压力自然扩散后缓慢提出施工管柱,待侯凝;步骤4,下入自适应防砂膨胀防砂管柱。该工艺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不用充填作业,简化施工工艺,成本低,无风险。使用高渗透树脂固定流砂,流体自然通过,做到防砂不防油。自适应分级膨胀材料允许直接小于40微米的砂粒通过,真正做到了过砂才能更好的防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及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免充填自适应防砂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及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受油藏岩石物性及流体性质的限制,这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液量低、含水高及出砂严重等问题。目前,普遍采用滤砂管配合常规循环充填、挤压充填等工艺措施来对油井进行处理,但是受防砂层砾石尺寸单一、施工排量及砂比较小的限制,措施投产之后依然存在防砂有效期短及产液量损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同时,深水防砂作业面对着严峻的挑战,防砂作业成本在一口井的开采成本中所占权重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疏松砂岩油藏注聚驱油井采用单一粒径砾石进行充填防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见聚油井产出液粘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提液引效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油井出砂,油井防砂有效期变短;(2)由于采取的防砂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造成部分油井防砂后液量较低,无法实现提液引效的目的;(3)近井地带聚合物与地层微粒等共同作用,导致地层和挡砂屏障堵塞,造成部分油井产液量大幅下降,影响了注聚开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施工简单、防砂效率高、 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的免充填自适应防砂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对于维持油气井、海上防砂、水合物防砂泥保证正常生产,促进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种免充填自适应防砂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藏物性、地质构造、储层砂粒粒径分析确定自适应膨胀防砂管柱三级膨胀控砂网结构尺寸,即:在挡砂层膨胀控砂网网眼尺寸为地层砂粒度中值3~4倍;在稳砂层膨胀控砂网网眼尺寸为地层砂粒度中值4~5倍;在排砂层,即筛套环空内,膨胀控砂网网眼尺寸为地层砂粒度中值5~6倍。
步骤2,采用前置液处理井筒,采用通井规范进行通井作业;
步骤3,先冲砂,然后下入施工管柱,采用有机溶剂洗涤地层内析出的重质有机沉淀,采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加入渗透剂增强储层的渗透作用,后挤入高渗透树脂型固砂剂,并挤顶替液,待压力自然扩散后缓慢提出施工管柱,待侯凝;
步骤4,下入自适应膨胀防砂管柱。
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1)、选择供液能力、渗透性好的出砂井,冲砂至设计要求位置;
2)、按设计要求下入施工管柱;
3、原油粘度1500mPa.s、含水80%或长期注聚的出砂井,防砂前必须对油层进行预处理,包括采用有机溶剂洗涤地层内析出的重质有机沉淀,采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加入渗透剂增强储层的渗透作用;
4)、正替树脂型固砂剂,挤注压力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若油层有堵塞时必须先解堵;
5)、挤树脂型固砂剂,使低分子量的树脂发生缩合反应,进一步形成了不 溶、不熔的体型高分子,将地层砂牢固地固结起来;
6)、挤顶替液,分散树脂的清水占据了地层的大部分孔隙,从而保证地层具有较高的渗透性:
7)、待压力自然扩散后缓慢提出施工管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
- 下一篇:机器人执行清扫工作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