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单一溶剂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3459.3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陈靖;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5/03 | 分类号: | C07C65/03;C07C51/15;C07C51/02;C07C39/235;C07C37/6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02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一溶剂 酚盐 二叔丁基 二甲苯 制备 氢氧化钠水溶液 二叔丁基苯酚 精细化工领域 溶剂二甲苯 羟基苯甲酸 后处理 工艺制备 回流分水 回收利用 三废排放 生产能耗 有效分离 羧化 生产成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单一溶剂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领域,以解决现有工艺存在的转化率不够高、生产能耗大等问题。本发明采用2,6‑二叔丁基苯酚通过氢氧化钠水溶液、二甲苯回流分水工艺制备酚盐。同时采用同一溶剂二甲苯进行科尔贝‑施密特反应将酚盐羧化。可使酚盐的转化率提高到95%以上。整个工艺使用单一溶剂二甲苯可有效分离回收利用,后处理容易,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三废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医药及化工中间体,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制备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八酯等;同时作为添加剂也可以在涂料、化妆品及除草剂中使用。
目前,国内外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主要方法都是通过科尔贝-施密特(Kolbe-Schmitt)反应,区别在于苯酚盐的制备方法以及羧化的反应条件。现有苯酚盐的制备主要有甲苯/氢氧化钠分水法、碱水高温脱水法、甲醇钠/甲醇脱醇法、氢化钠/四氢呋喃法等,其中氢氧化钠分水法和碱水高温脱水法存在温度高、能耗大、转化率低的问题,而甲醇钠/甲醇脱醇法及氢化钠/四氢呋喃法中使用的甲醇钠和氢化钠对生产操作有较严格的要求。苯酚盐通二氧化碳进行羧化反应目前报道中都是以无溶剂、DMF为溶剂反应,无溶剂条件反应温度都在200℃以上,并且要使用球磨反应器进行反应,DMF在酚盐的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分解产物可以会破坏反应体系的酚盐及过渡态,并且反应结束后废水COD高达5万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单一溶剂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工艺存在的转化率不够高、生产能耗大等问题。
一种用单一溶剂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的方法,向反应釜内加入2,6-二叔丁基苯酚、二甲苯和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于分水条件下回流工艺制备酚盐;同时采用同一溶剂二甲苯进行科尔贝-施密特反应将酚盐羧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反应时间为15-17小时,然后加水淬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二甲苯萃取除杂,水相加盐酸酸化,离心过滤水洗后得到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酚盐组成为质量比为:1:(0.18-0.19):(8-8.5)的2,6-二叔丁基苯酚、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二甲苯,反应温度为体系回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制备酚盐时,系统搅拌,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使反应充分进行。由于2,6-二叔丁基苯酚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差,为了使2,6-二叔丁基苯酚在二甲苯中较充分溶解,釜内搅拌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反应温度为130-1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反应压力为0.6-0.8Mpa。要达到较好的收率,与反应温度、压力有关。
本发明采用2,6-二叔丁基苯酚通过20%氢氧化钠水溶液、二甲苯回流分水工艺制备酚盐,在制备好的酚盐和二甲苯的体系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反应后,加水淬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二甲苯萃取除杂,水相加盐酸酸化,离心过滤水洗后得到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20%氢氧化钠水溶液、二甲苯回流分水工艺制备酚盐,反应条件温和;溶剂可回收处理循环利用,极大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有效的降低操作成本。
2、采用回流溶剂二甲苯作为溶剂进行科尔贝-施密特(Kolbe-Schmitt)反应,可使酚盐的转化率提高到9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甲酸钠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2-二氟乙基-1-茚酮衍生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