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3506.4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丰源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网 养殖池 龙虾 恒温循环水 养殖系统 凹形槽 活动门 浮球 下端 淡水小龙虾 人工模拟 循环热泵 侧连接 分氧器 分样器 上端 齿条 加温 卡扣 转轴 水体 电机 养殖 居住 培育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内部设有养殖网框,所述养殖网框内设有若干浮球,所述浮球的下侧连接有人工模拟草束,所述养殖网框的下端两侧设有分氧器,所述分样器上设有若干分氧孔,所述养殖网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活动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养殖网框与活动门的另一侧之间设有卡扣,所述养殖网框的外侧设有若干齿条,所述养殖池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内设有电机本发明的优点是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龙虾养殖池中的水体使用循环热泵加温;使澳洲淡水小龙虾便于在养殖箱内培育,且宜于居住和生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型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因此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性要求也越来越强。 澳洲大龙虾水产品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类型,价值高,一直很受消费者追捧,所以许多水 产养殖场也把澳洲大龙虾养殖当作一种很重要的养殖目标。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水产养殖场也在尝试养殖澳洲大龙虾,然而由于地域的自然差异,特别是北方水温和水体环境的巨大差异,虾体养殖的温度需要在25摄氏度,另外当水体中的虾体严重缺氧时,会互相斗殴,会自相残食,当天采用普通的养殖箱不适于对澳洲大龙虾养殖,设计一种恒温水循环和自动增氧的水养殖系统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现有澳洲大龙虾水体温度不稳定和水体易缺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方案: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内部设有养殖网框,所述养殖网框内设有若干浮球,所述浮球的下侧连接有人工模拟草束,所述养殖网框的下端两侧设有分氧器,所述分样器上设有若干分氧孔,所述养殖网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活动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养殖网框与活动门的另一侧之间设有卡扣,所述养殖网框的外侧设有若干齿条,所述养殖池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配合,所述养殖网框的中侧设有热管,所述养殖池的外侧连接有循环热泵,所述循环热泵与热管相连接,所述养殖池的外侧下端设有增氧泵,所述增氧泵通过进氧管与分氧器相连接,所述养殖池的下侧设有锥形聚污口,所述锥形聚污口的下端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养殖池的上端之间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之滑动连接有遮阳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澳洲大龙虾恒温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养殖前处理;对养殖池进行清淤、冲洗、暴晒和消毒处理,并向养殖池中注入水体;
S2、养殖网框置入:组装与养殖池相匹配的养殖网框,将养殖网框通过齿条和齿轮将养殖网框置入养殖池中,然后在养殖网框内的水内中放入浮球和人工模拟草束;
S3、水温调控:利用热管及循环热泵对养殖池内的水体温度进行调控,控制水体温度为24-26℃,增氧泵通过分氧器增氧;
S4、投放养殖:挑选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抗病能力强的龙虾幼苗,投放到水体中;
S5、投放饲料: 向养殖池中投放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放,早上投放当日投放量的10-15%;下午投放日投放量的40-45%;晚22时投放日投放量的余量,且日投放量为龙虾体重的60%;
S6、后期管理:当残饵和排泄物数量达到影响龙虾生活的时候,将养殖网框提升,使得龙虾继续停留在养殖网框上,露出养殖池底部的残饵和粪便,集中通过锥形聚污口聚集,通过排污管排出;
S7、龙虾收货:当龙虾到收获的时节,通过电机(12)提升养殖网框(2),通过活动门(8)的打开收获龙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丰源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正丰源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