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4147.4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雪;汪泰初;胡飞;王钰婷;陈明;夏家凤;田善富;高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26 | 分类号: | A01N65/26;A01N65/20;A01N65/08;A01N63/50;A01N63/28;A01N63/22;A01N43/9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桑轮纹病 生物 杀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杀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18‑26份,马齿苋25‑35份,樟脑叶30‑45份,甘草8‑13份,纤维素酶4‑7份,链霉菌40‑6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本发明公开的生物杀菌剂采用天然植物材料和菌液复配而成,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且能够渗透到桑树和轮纹病斑内部,干扰病原体代谢和繁殖,具有高效防治桑轮纹病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轮纹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紫红色至紫褐色冻伤状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当部分病斑发展到叶脉时,病害突然加剧,以叶脉为顶端,呈V字形枯萎;发展过程中的病斑,叶脉部位呈红褐色,周围是暗绿色至黄绿色,内部呈褐色或暗褐色;小叶的病斑较少,不久后呈轮纹状,形成许多小粒黑点。
轮纹病发病时,还会在果树的树干上会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扁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在发病的第二年,病斑中央产生许多分生孢子器,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往往连在一起,使表皮显得很粗糙;许多刚进入结果期的果树就已经布满了轮纹病的病瘤,给果树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桑轮纹病在我国各省蚕区均有所发生。病原(Spondylocladium moriSawad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在病也和土壤中越冬,翌年随风雨冲溅到桑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隐蔽潮湿的桑园发病较重。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出现,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从叶面看有淡黄色和红褐色鲜明的同心轮纹,轮纹数有1-5道;叶背病斑的同心轮纹稍欠明显,淡褐色,中心紫褐色,密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
目前,防治轮纹病的主要方法是在树上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好,且容易让树木产生抗药性,复发率高,残留农药会污染环境。
因此,提供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杀菌剂采用天然植物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且对桑轮纹病防治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18-26份,马齿苋25-35份,樟脑叶30-45份,甘草8-13份,纤维素酶4-7份,链霉菌40-6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
进一步,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23份,马齿苋30份,樟脑叶38份,甘草11份,纤维素酶6份,链霉菌5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30份。
进一步,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备用;
(2)向步骤(1)称取的马齿苋、樟脑叶和甘草中加入100份水,在2500-3500r/min的条件下湿磨20-30min,过滤,获得滤液,备用;
(3)将步骤(2)获得的滤液与苦参碱、纤维素酶、链霉菌、地衣芽孢杆菌以及400份水充分混匀,获得生物杀菌剂。
进一步,所述生物杀菌剂中链霉菌的菌液浓度为6x106-8x106cfu/mL,地衣芽孢杆菌的菌液浓度为2x106-4x106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4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