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蔗糖和果糖折算含量来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4392.5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0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郝振霞;刘新;鲁成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06;G01N30/14;G01N30/04;G01N30/34;G01N30/8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蔗糖 果糖 折算 含量 表征 茶叶 掺杂 水平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蔗糖和果糖折算含量来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待测茶叶样品中用热水提取得到待测样品提取液;(2)待测样品提取液用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定量,检测并换算得到待测样品中蔗糖和果糖两种成分的含量;(3)按照公式I计算,得到待测茶叶样品中的蔗糖折算含量,以蔗糖折算含量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指标。本发明首次将检测到的果糖含量折算为蔗糖含量,用蔗糖折算含量这个指标能更为准确的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本发明兼顾了茶叶中蔗糖的检出和转化两部分数据,避免了由于加工过程中蔗糖转化造成的假阴性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茶叶加工过程中掺杂蔗糖含量水平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中掺杂蔗糖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茶叶(特别是红茶和绿茶)生产过程中,添加蔗糖的行为时有发生。茶叶加工中添加蔗糖可以提升成品茶叶的外形、味道和香气,做出来的茶叶容易以次充好,扰乱茶叶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且,由于蔗糖易吸潮、易变质和易滋生细菌等特点,添加蔗糖后生产出来的茶叶的质量安全有较大隐患,容易变质长霉,损害消费者健康。
因此,检测茶叶中糖类成分含量是检验判定茶叶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食品中各种糖类的检测技术相对成熟,例如利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技术,可以准确测定茶叶中不同的糖类成分。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发现,以液相色谱等定量方法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蔗糖含量时,绿茶掺糖样品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容易做出判定,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红茶样品的检测结果却与样品真实情况不符,研究人员经过大量检测实验发现,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加入外标蔗糖,但成品茶叶中液相色谱检测到的蔗糖含量却非常低,远远低于原始加入量。这导致红茶加工过程中掺入的蔗糖含量难以进行准确检测和判断。
因此,现有技术对于红茶中掺杂蔗糖水平的检测遇到了技术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利用液相色谱来检测红茶中掺杂蔗糖水平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蔗糖和果糖折算含量来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率高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蔗糖和果糖折算总量来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测茶叶样品中用热水提取得到待测样品提取液;
(2)待测样品提取液用液相色谱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定量,检测并换算得到待测样品中蔗糖和果糖两种成分的含量;
(3)按照公式I计算,得到待测茶叶样品中的蔗糖折算含量,以蔗糖折算含量表征茶叶中蔗糖掺杂水平指标;
本发明的检测依据及原理是:申请人通过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蔗糖加标实验,具体研究了红茶和绿茶加工中所加入的蔗糖含量及相应成茶中所测得的蔗糖含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绿茶成茶中所直接测得的蔗糖含量与原始加入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但红茶成茶中直接检出的蔗糖含量远远低于原始加入量,故而直接测得的蔗糖含量不能反映样品中的蔗糖掺杂情况。进一步通过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同位素加标实验,研究所加入的蔗糖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去向,发现红茶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蔗糖成分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因此无法在成茶中直接检出。而蔗糖的分解成分中,由于果糖的化学性质更为稳定,从而在成茶中保存较好,因此可以将果糖折算为蔗糖,作为掺杂蔗糖定量的依据。最终以此为依据确立了上述的蔗糖原始加入量与成茶中蔗糖-果糖含量之间的算术关系公式。
因此,本发明可用于红茶和绿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检测,尤其适用于红茶中蔗糖掺杂水平的定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4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