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4994.0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0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潘军;黄旭锐;朱以顺;徐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60/00 | 分类号: | F24S60/00;F25B15/06;F25B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子茜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转换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太阳能集热器与钻孔储能装置以及分层流通装置连接,分层流通装置与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电连接。通过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输至分层流通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热,分层流通装置还能将热能传输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进行供冷,而多余的热能通过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钻孔储能装置能够对热能进行长期存储,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的热能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三种类型,在太阳能的光热转换的过程中,虽然,光热的低温段集热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主要普遍应用于提供生活热水,通常存在夏天用不完,而冬天不够用的情况;冬季供暖则存在跨季节储能,能效较低的情况;目前的太阳能电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利用率低,导致难以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
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以及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所述分层流通装置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包括分层水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制冷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制冷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集热输出端和第一集热输入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一储能输入端和第一储能输出端,所述第一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热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二集热输出端和第二集热输入端,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一流通输入端和第一流通输出端,所述第二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通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集热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二流通输入端和第二流通输出端,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具有制冷输入端和制冷输出端,所述第二流通输出端与所述制冷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三流通输出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二储能输入端,所述第三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输入端连接。
上述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输至分层流通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热,分层流通装置还能将热能传输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进行供冷,而多余的热能通过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钻孔储能装置能够对热能进行长期存储,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的热能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储能转换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4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