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勘探数据采集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5040.1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3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姚红春;席小鹭;赵雪峰;陈儒军;申瑞杰;何兰芳;李洪爽;李展洲;张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强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36 | 分类号: | G01V3/36;G05B19/042;G08C17/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王莹;董媛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勘探 数据 采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勘探数据采集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采集站、参考站、云站及监控站,所述方法包括:参考站上电后通过无线公网自动连接云站,然后采集电磁数据并同步上传到云站;监控站通过局域网络监控采集站采集本地电磁数据;在完成数据采集后,监控站先通过局域网络下载本地电磁数据,再通过Internet或无线公网从云站下载参考电磁数据。本发明实现了电磁勘探数据远距离的采集与回收,减少参考站的布设与回收次数,同时利用监控站组网监控采集站功能,保证所有采集站都能采集到合格的数据,避免重复返工,提高了野外施工效率及数据的可靠性,该远近结合的采集的系统和方法特别适合电磁勘探数据的采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电磁法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勘探数据采集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法勘探是利用仪器采集天然的、人工的电信号和磁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得到地下矿藏和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为了提高野外的施工效率,一般测线上会布设多台采集站同步采集电磁信号,布设范围一般为几百米;同时为了提高信号处理质量,会在距离集中有多个采集站的测线之外的10km~500km范围内寻找一处电磁干扰较小的地方布设一台参考站,采集用于参考计算的电磁信号。在每天的施工过程中,测线上的采集站需要不断移动采集,而参考站只需要固定在同样的地方连续采集,。
目前现有的电磁数据采集方法是:先驱车到较远的地方布设参考站,将参考站开机,参考站开始连续采集电磁信号并存储数据;然后再驱车到集中有多台采集站的测线上,将多台采集站按顺序布设,并开机,采集站自动连续采集电磁信号并存储数据,在等待30分钟~1小时后,手动关闭所有采集站,并移动到下一段测线,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当天施工结束。当天施工结束后,需要回收参考站和所有采集站,室内数据处理人员从仪器上逐个拷贝采集的电磁数据,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判断采集数据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数据需要第二天重新采集。
现有电磁数据采集方法存在如下缺陷:布设及回收参考站的时间太长,影响施工速度;测线上的采集站都处于盲采状态,操作人员不清楚采集状态及数据质量,经常出现第2天返工的情况,影响勘探效率。
中国专利CN200610035178.5“无线远程压力/差压、液位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主要应用于分散的、远距离的压力/差压、液位、温度和流量等数据采集和集中管理的监控系统。无线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采集现场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经过无线通讯公网和互联网传输至监控中心,该监控中心可通过上述互联网和无线通讯公网传输控制指令到无线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终端。
然而,中国专利CN200610035178.5所述的技术方案有以下缺陷:(1)监控中心处于野外环境可能断网,从而导致终端数据的丢失;(2)所有终端都通过无线通讯公网进行数据传输,成本高,而且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传输;(3)如果终端需要不断移动,可能会使终端处于无线通讯公网覆盖盲区,而无法传输数据给监控中心;4)且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可知,其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无法直接适用于电磁勘探数据采集领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勘探数据采集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电磁勘探领域中参考站数据无法远程回收及采集站数据质量无法实时监控的问题,通过对电磁勘探的数据采集进行了对应的信息传输优化,从而使得数据传输更加安全可靠,且数据传输效率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强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强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5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