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音装置和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5399.9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杰;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230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 装置 压缩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和压缩机,消音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设置有气流通道,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气流通道相连通;油孔,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将壳体内的油排出;导油部,设置在壳体上,位于壳体的外侧,导油部沿油滴落的方向设置在油孔的下方,以使油从油孔流至导油部后滴落。本发明提供的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油孔和导油部,导油部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位于油孔的下方,进而在油从油孔流出后,会流至导油部,导油部增加了油的表面吸附力,使油可以更好的汇聚,当汇聚的油滴达到一定重力,便可快速滴入压缩机壳体底部,可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内部油循环的稳定性,也利于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音装置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小型化、高效化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吸气效率的降低、噪音变大、吐油量大等,而性能、噪音、吐油量一直是评价压缩机的重要参数。噪音大,影响压缩机品质和口碑;吐油量大,会影响压缩机性能,甚至可能会造成“冰堵”。相关技术中,由消音器入口进入消音腔室的气体在向消音空间释放的中途致冷剂气体的流速会下降,能够进行一些冷冻油分离,但是极大部分的致冷剂气体还是会进入到压缩室内。而现有的吸气消音器均试图在保持着内部形状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因此无法得到足够的消音量,对脉动音也无法进行衰减,同时还会出现对含有不少冷冻油的致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现象,造成其压缩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消音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设置有气流通道,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气流通道相连通;油孔,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将壳体内的油排出;导油部,设置在壳体上,位于壳体的外侧,导油部沿油滴落的方向设置在油孔的下方,以使油从油孔流至导油部后滴落。
本发明提供的消音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油孔和导油部,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制冷剂气体能够由进气口进入,通过气流通道且在气流通道内进行油和气体的分离后由出气口流出,分离出来的油经由油孔流出,导油部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位于油孔的下方,进而在油从油孔流出后,会流至导油部,导油部增加了油的表面吸附力,使油可以更好的汇聚,当汇聚的油滴达到一定重力,便可快速滴入压缩机壳体底部,可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内部油循环的稳定性,也利于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进一步地,油孔设置在壳体的下部,位于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下游部,以便于油由壳体流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消音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导油部位于壳体的底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油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便于壳体内的油的流出,导油部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油从油孔流出后,沿着壳体的侧壁流至壳体的底壁,将导油部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更利于对油产生聚集作用,使油快速滴落,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当然,油孔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包括:进气管道,进气口设置在进气管道上,进气口通过进气管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出气管道,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其中,油孔设置在进气管道沿进气方向的延伸方向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油孔设置在进气管道沿进气方向的延伸方向上,也即油孔设置在制冷剂气体流动的方向上,制冷剂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经由进气管道流向气流通道,将油孔设置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更利于将壳体内的油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音装置还包括:挡油板,设置在壳体上,位于油孔的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5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