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5778.8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更申;赵铁禅;魏慧芳;肖佳普;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二甲双胍 质量检测 流动相 磺酸基阳离子交换键合硅胶 高效液相色谱法 磷酸二氢铵 技术基础 检测结果 药物检测 有效分离 质量管控 准确度 供试品 检出限 色谱图 填充剂 杂质A 优化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磺酸基阳离子交换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所述流动相的pH值为3.9~4.1。通过优化上述条件,在色谱图中将盐酸二甲双胍、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和杂质E全部有效分离,并且可以根据峰面积精确定量上述成分在供试品中的含量,优化了上述各项物质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同时,检测结果稳定,准确度高,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便与推广,为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管控提供了技术基础,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和杂质E是盐酸二甲双胍产品中较为常见的杂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盐酸二甲双胍的药效和用药安全性。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不能将盐酸二甲双胍、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和杂质E全部有效分离,因此,为了更好地检测盐酸二甲双胍的质量,有必要提供一种检测方法,以检测其有关物质的含量,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及其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磺酸基阳离子交换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所述流动相的pH值为3.9~4.1。
本发明的检测对象包括二甲双胍的原料药和制剂,在检测原料药时更有优势。
本发明在研发中发现,流动相的pH值对二甲双胍及其有关杂质在高效液相色谱图中的分离影响很大,尤其在检测对象包括二甲双胍及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杂质E时,这种影响体现得尤为明显,仅在pH值为3.9~4.1时,才可以将上述物质有效分离。
本发明检测方法中所使用的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中检院,CAS号1115-70-4,批号为100664-201203;杂质A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中检院,CAS号461-58-5,批号为100206-201704;杂质B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TLC,CAS号4405-08-7(free base),批号为1904-005A9;杂质C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TLC,CAS号1985-46-2,批号为1578-064A1;杂质D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USP,CAS号108-78-1,批号为G1M492;杂质E对照品的直接来源为TRC,CAS号1674-62-0,批号为1-SHT-45-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色谱柱为资生堂CAPCELL PAK SCX(4.6mm×250mm,5μm);或Waters SPHERISORB SCX(4.6mm×250mm,5μm)和月旭Xtimate XB-SCX(4.6mm×250mm,5μm);优选为资生堂CAPCELL PAK SCX,4.6mm×250mm,5μm。
在本技术方案中,色谱柱的选用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也很大,本发明在检测时,使用上述三种色谱柱时,均可以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其中,尤其在使用资生堂CAPCELL PAKSCX,4.6mm×250mm,5μm时,检测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本发明发现在检测二甲双胍及其有关杂质时,选择上述色谱柱的情况下,分离效果有明显提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磷酸二氢铵溶液的pH值为4.0;和/或,所述磷酸二氢铵溶液的浓度为1.6~1.8%;优选为1.7%。
优选采用磷酸调节所述磷酸二氢铵溶液的pH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检测波长为213nm~223nm;优选为218n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柱温为38~42℃;优选柱温为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5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