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及甘露糖生物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6884.8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延和;孙媛霞;杨建刚;李运杰;游淳;曾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15/55;C12P1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露 磷酸 磷酸酶 生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体外多酶级联转化蔗糖制备甘露糖的方法,其特征为,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的蛋白,构建包含有蔗糖磷酸化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激酶,聚磷酸激酶组成的多酶反应体系,转化蔗糖合成甘露糖;
所述蔗糖磷酸化酶来源于Bifidobacterium longum,基因在KEGG上的标号为BL0536,葡萄糖磷酸变位酶来源于Thermotoga maritima,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TM0769;葡萄糖磷酸异构酶来源于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Cthe0217;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基因在Uniprot上的编号为GTNG_3398;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来源于Thermotoga maritima,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TM0651;葡萄糖异构酶来源于Thermus thermophilus,基因在Uniprot上的编号为P26997;葡萄糖激酶来源于Thermobifida fusca,基因在KEGG上的标号为Tfu_1811;聚磷酸激酶来源于Thermus thermophilus,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TT_C0637;
所述反应体系中,蔗糖的浓度为1-500g/L, 蔗糖磷酸化酶用量为0.1-1000U/mL,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用量为0.1-1000U/mL,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用量为0.1-1000U/mL,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用量为0.1-1000U/mL,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用量为0.1-1000U/mL,葡萄糖异构酶用量为0.1-1000U/mL,葡萄糖激酶用量为0.1-1000U/mL,聚磷酸激酶用量为0.1-1000U/mL;
酶催化的反应条件为10-80℃,反应时间为1-120小时。
2.一种体外多酶级联转化葡萄糖制备甘露糖的方法,其特征为,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的蛋白,构建包含有葡萄糖激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聚磷酸激酶组成的多酶反应体系,转化葡萄糖合成甘露糖;
葡萄糖激酶来源于Thermobifida fusca,基因在KEGG上的标号为Tfu_1811;葡萄糖磷酸异构酶来源于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Cthe0217;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基因在Uniprot上的编号为GTNG_3398;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来源于Thermotoga maritima,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TM0651;聚磷酸激酶来源于Thermus thermophilus,基因在KEGG上的编号为TT_C0637;
所述反应体系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500g/L,葡萄糖激酶用量为0.1-1000U/mL,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用量为0.1-1000U/mL,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用量为0.1-1000U/mL,甘露糖6-磷酸磷酸酶用量为0.1-1000U/mL,聚磷酸激酶用量为0.1-1000U/mL;
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为10-80℃,反应时间为1-12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68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角草漆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脂肪酶突变体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