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于移动自组网的虚拟骨干网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7800.2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2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石江宏;余秀梅;陈凌宇;黄志鸿;施海彬;林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3/16 | 分类号: | H04J3/16;H04W72/04;H04W74/02;H04L12/7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刘康平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于 移动 组网 虚拟 骨干 算法 | ||
1.一种适合于移动自组网的虚拟骨干网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规则如下:
规则一:节点v有一个未入网节点邻居i,并且Nonline(i)中不存在骨干节点,如果节点v并满足r(v)>max{r(u)|u∈Nonline(i),u≠v},那么节点v将转为骨干节点;如果r(v)=max{r(u)|u∈Nonline(i),u≠v}
同时有ID(v)>max{ID(u)|u∈Nonline(i),u≠v},则节点v在满足规则二的条件下可以转为骨干节点;
规则二:一个节点i想申请成为骨干节点时,节点i两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集合Ntwohop-backbone(i),Ntwohop-backbone(i)集合中的每个节点都要满足两跳范围内的骨干节点数小于专用数据时隙数D;
规则三:如果骨干节点u的邻居中存在一个骨干节点v,骨干节点u转为非骨干节点的条件是满足或N[u]=N[v]满足且ID(u)<ID(v);
规则四:如果骨干节点u的邻居中存在骨干节点u和非骨干节点v,骨干节点u转为非骨干节点的条件是满足或满足N(u)-{v,w}=N(v)∪N(w)-{u,v,w}且ID(u)=min(ID(u),ID(v),ID(w));指节点v的N(v)与节点w的N(w)的并集去掉节点u的{u}后的集合包含节点u的N(u);N(u)-{v,w}=N(v)∪N(w)-{u,v,w}:指节点u的N(u)去掉节点v,w的{v,w}后的集合等于节点v的N(v)与节点w的N(w)的并集去掉节点u,v,w的{u,v,w}后的集合;
规则五:非骨干节点v发现周围的任意两个骨干节点之间最小骨干跳数超过P,那么节点v在满足规则二的条件下可以转为骨干节点;
规则一至规则五的符号介绍如下:
D,R分别为专用数据时隙个数以及随机数据时隙个数;
w指节点w;
{u}包含节点u的集合;
{v,w}包含节点v、w的集合;{u,v,w}包含节点u、v、w的集合;
r(u)、r(v)指节点u,节点v周围骨干节点的邻居数;
N(u)、N(v)、N(w)分别代表节点u、节点v、节点w一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集合,集合中不包括节点u、节点v、节点w本身;
N[u] N[u]=N(u)∪{u},表示N(u)与{u}的并集,即节点u一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集合,包括节点u本身;
N[v] N[v]=N(v)∪{v},表示N(v)与{v}的并集,即节点v一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集合,包括节点v本身;
N[w] N[w]=N(w)∪{w},表示N(w)与{w}的并集,即节点w一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集合,包括节点w本身;
ID(u) ID号是节点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符,ID号由整数构成,每个节点设备都有自己唯一的ID号,ID(u)表示节点u在网络中的唯一的一个标识数;
ID(i)、ID(v)分别表示节点i、节点v在网络中的唯一的一个标识数;
Nonline(u),Nonline(i)分别指节点u、节点i目前已知的一跳范围内已入网的节点的集合,包括了骨干节点和非骨干节点,但是在通信范围内未入网的节点无法被探知,将不会被记录在内;
Nbackbone(u)指节点u目前已知的一跳范围内已入网的骨干节点的集合;
Nnon-backbone(u)指节点u目前已知的一跳范围内已入网的非骨干节点的集合;
Ntwohop-online(u)指节点u目前已知的两跳范围内已入网的节点的集合;
Ntwohop-backbone(u)指节点u目前已知的两跳范围内已入网的骨干节点的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8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