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7821.4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3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肖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周伟锋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珠 灯珠组 板体 灯条 印制电路板 背光模组 交替排列 显示装置 投影 支撑 间距影响 排列结构 双层灯 有效地 散热 突起 从板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印制电路板、第一灯珠组和第二灯珠组,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支撑部从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第一灯珠组包括间隔设于板体上的多个第一灯珠,第二灯珠组间隔设于第一灯珠组的一侧,第二灯珠组包括间隔设于支撑部上的多个第二灯珠,第二灯珠于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由于第二灯珠在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显示装置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液晶面板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却越来越低,导致显示画面的亮度不足,为了保证显示画面的亮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LED灯珠的数量,然而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由于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需要保留一定间距,因此布置LED灯珠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LED灯珠数量增加会导致灯条的发热量急剧上升,带来灯条散热难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
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
第一灯珠组,所述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板体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灯珠组,所述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灯珠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二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撑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灯珠于所述板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灯珠交替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珠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发光面朝向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
两支架,两所述支架对称并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分别分布于两所述支架的间隔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灯珠与所述第二灯珠平行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灯珠通过其电极引脚与所述支架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朝向另一所述支架的侧面为斜面,两所述斜面之间的间距从所述第一灯珠的所在侧向所述第二灯珠的所在侧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斜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设置为反射所述第一灯珠发出的光线。
本发明提供的灯条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通过印制电路板上的支撑部将第二灯珠组悬挂在第一灯珠组的顶侧,有效地保证了第一灯珠组与第二灯珠组之间具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由于第二灯珠在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避免了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之间发生光线的相互阻挡,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灯条的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