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7908.1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1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京;王磊;胡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H02K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子组件 上机壳 质量块 线性振动马达 定子组件 下机壳 马达 凹槽长度方向 弹性连接 开口朝上 线圈切割 有效长度 振动效果 磁感线 驱动力 弹簧 减小 紧凑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内设置有动子组件及与动子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定子组件,动子组件包括质量块,质量块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上机壳弹性连接,质量块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U型永磁体组,定子组件包括与U型永磁体组相对应配合的U型线圈组,U型永磁体组位于U型线圈组的凹槽中且二者的凹槽长度方向一致。本发明的驱动力较大,增大了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紧凑,减小了马达的体积,从而提高了马达的振动效果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有使用振动发生装置,用于防止来自电子装置的噪音干扰他人。传统的振动发生装置采用基于偏心旋转的转子马达,它是通过偏心振子的旋转而实现机械振动,由于偏心振子在旋转过程中,换向器和电刷会产生机械摩擦以及电火花等,会影响偏心振子的转速,进而影响装置振动效果,因此,振动发生装置多采用性能更好的线性马达。
线性马达,也称线性电机、直线马达、推杆马达等,最常用的线性马达类型是平板式、U型槽式和管式,其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机械能的技术,其通过磁铁的相斥力使移动元件悬浮,同时通过磁力直接驱动该移动元件,而无需如回转式马达般尚需经由如齿轮组等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因此,线性马达可以令其所驱动的移动元件进行高加、减速的往复运动,通过该特性,线性马达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制造加工技术领域中,而被作为驱动的动力源或作为提供定位的技术内容。此外,随着半导体、电子、光电、医疗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激烈竞争,各领域对于马达线性运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升高,期望马达具有高速度、低噪音及高定位精度等,故在许多应用场合下都已使用线性马达来取代传统伺服马达等机械式的运动方式。
但是,现有的一些线性马达,由于其结构上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从而导致马达的能量利用率较低、运动不平稳、整体结构较大等问题,进而影响马达的振动效果和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线性马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U型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内设置有动子组件及与动子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位于动子组件的下方,动子组件包括质量块,质量块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上机壳弹性连接,质量块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U型永磁体组,U型永磁体组沿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方向充磁,定子组件包括与U型永磁体组相对应配合的U型线圈组,U型线圈组开口朝上且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连通,柔性电路板固定在下机壳上,U型永磁体组位于U型线圈组的凹槽中且二者的凹槽长度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外部电路通过柔性电路板能够为U型线圈组供电,U型永磁体组位于U型线圈组的凹槽中,通电后的U型线圈组的底面和两侧面均受到安培力,驱动力较大,U型永磁体组受到相应的反作用力后驱动动子组件沿X方向进行振动,同时U型线圈组切割磁感线,增大了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紧凑,减小了体积,从而提高了马达的振动效果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型永磁体组包括三个以上沿X方向排列的U型永磁体,相邻的U型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U型线圈组包括两个以上沿X方向排列的U型线圈,相邻的U型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U型线圈的数量比U型永磁体的数量少一个,外侧的U型线圈远离相邻的U型线圈的一端对应一个U型永磁体,相邻的U型线圈相互靠近的一端对应同一个U型永磁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质量块上设置有用于安置U型永磁体组的第一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质量块的底部设置有与U型线圈组相配合的第三避让槽,第三避让槽与第一槽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