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加氢异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8134.4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李景;朱加清;赵效洪;王向辉;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9/74 | 分类号: | B01J29/74;B01J29/85;B01J29/22;B01J37/02;B01J37/08;C10M101/02;C10G45/64;C10N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乔雪微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异构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费托蜡加氢裂化尾油加氢异构化领域,具体涉及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包括Pt金属组分、稀土助金属组分以及载体,其中,所述Pt金属组分、稀土助金属组分分布于所述载体的表面,所述载体由酸性分子筛和粘结剂制成,所述酸性分子筛选自ZSM‑22、ZSM‑48、SAPO‑11和丝光沸石中的至少一种。该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加氢异构化生成油的收率,同时保证产品具备低倾点、高粘温指数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化领域,具体涉及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润滑油基础油在成品润滑油中的含量通常为70%-99%,基础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润滑油的质量。我国润滑油的生产状况是低档产品产量过大,中高档产品比例偏小,高端产品缺口较大,而且,在质量方面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中高档产品比例偏小,高端产品缺口较大,而且在质量方面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能生产高档润滑油的基础油所占比例偏低,开发某些高档润滑油产品所需的低粘度、低凝、高粘度指数或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尚不能生产。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制备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费托合成油中饱和烃含量非常高,通常含有90重量%以上的正异构烷烃,基本不含芳烃、硫和氮,具有非常高的粘度指数。与采用常规原料,如原油馏分生产得到的润滑油基础油相比,费托合成油的粘度指数要高得多,尤其是其中馏程为370℃以上的重馏分油可以作为生产API II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很好原料。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用于加氢异构的催化剂,CN103289738B中公开的加氢异构脱蜡反应的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金属组分和助剂,其中所述活性金属组分选自Pt;助剂中含有硼、氟、氯和磷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载体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为40wt%~70wt%,活性金属组分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为0.1wt%~30.0wt%;助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为0.1wt%~5.0wt%;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50m2/g~500m2/g,孔容为0.15ml/g-0.60ml/g。所生产的基础油可以达到APIⅡ类和Ⅲ类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并且所得APIⅢ类基础油的收率比较高,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收率值。
CN105771970A提供了一种以碱金属/碱土金属为助剂的加氢异构化催化剂,旨在以费托合成油中馏程为370℃以上的重馏分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创新点在于助剂是在载体成型前加入的,起到调节酸性种类和数量的作用。
CN106554817A公开的加氢异构处理催化剂采用的活性金属元素选自非贵金属的镍、钴、钼和钨中的至少一种;助剂元素包括氟、硼和磷中的至少一种。使用该异构处理催化剂的方法能够使得到的加氢异构化生成油异构化程度更高、凝点更低。
现有技术催化剂中的添加助剂主要为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硼、氟、氯和磷等,其作用为调节酸性。虽然这些催化剂也可以提高收率、降低产品倾点,但提升有限,并且常需要较苛刻的反应条件。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显著提高加氢异构化生成油的收率,同时保证产品具备低倾点、高粘温指数的特点的加氢异构化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加氢异构化生成油的收率提高较难、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提供了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氢异构化催化剂,一种加氢异构化催化剂,所述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包括Pt金属组分、稀土助金属组分以及载体,其中,所述Pt金属组分、稀土助金属组分分布于所述载体的表面,所述载体由酸性分子筛和粘结剂制成,所述酸性分子筛选自ZSM-22、ZSM-48、SAPO-11和丝光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8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