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8247.4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0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李魁;王艺璇;朱广林;胡成龙;付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陈玲玉;梅洪玉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孔硅 石墨 复合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制备领域,提供了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Al‑20Si‑5Mg合金的制备,(2)电子束处理铝硅合金制备介孔硅,(3)介孔硅材料处理,(4)介孔硅/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复合。本发明成功地将在电子束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被视为是缺陷的孔洞及小坑加以利用,使得Al‑20Si‑5Mg合金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之后成为具有多孔结构的介孔硅,最终得到能够有效吸收硅在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的硅负极材料。将所得到的介孔硅材料与石墨烯进行复合,应用于锂电子负极材料,最终获得了电化学性能及循环性能优良,容量大,安全性高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寻找一种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了现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所有已发现的可再生能源中,二次电池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之一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能量转换率高、能量密度高等优异性能受到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合适的正负极材料是保证电池性能的基础。最常用的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多为碳类材料以及硅类材料,然而碳材料在大电流下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容易坍塌,会使得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其理论比容量较低,现有碳的容量已经接近理论容量,其开发潜力较低。与碳材料相比较,硅类材料的理论容量较大,但是在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会发生体积膨胀,而体积的巨大变化会导致活性物质的急剧脱落,使得电池材料与集流体之间丧失接触,从而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因此寻找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且能够有效缓解体积膨胀问题的材料变得尤为重要。
介孔类硅材料则能够有效地解决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这得益于介孔类硅材料自身的疏松结构,能够对体积的变化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硅材料的导电性能要比碳材料差,而石墨烯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因此如果能够将石墨烯材料与介孔类硅材料进行复合就能够结合二者的优势,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
目前来说,制备介孔类硅材料的方法与装置多种多样,主要有化学腐蚀法、热还原法、模板法、电化学腐蚀法等方法。不同的制备方法与装置对所制得的介孔类硅材料的性能与结构有较大的影响,但总的来说目前已有的制备方法都存在操作方法复杂,所得材料性能不佳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用简便的方法制备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获得具有多孔结构且不易粉化的介孔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介孔硅/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Al-20Si-5Mg合金的制备
将高纯硅、高纯铝、高纯镁按比例1:20:5进行高温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700~850℃,制备Al-20Si-5Mg合金;将Al-20Si-5Mg合金制作成同样大小的方块,并对其表面处理后密封;
(2)电子束处理Al-20Si-5Mg合金制备介孔硅
将步骤(1)制备的Al-20Si-5Mg合金方块置于强流脉冲电子束工作台上,启动强流脉冲电子束设备,对设备进行抽真空后,设定加速电压15-30KV,能量密度2-3J/cm2,脉冲次数5-20次,获得经强流脉冲的介孔硅材料;
(3)介孔硅材料处理
将步骤(2)得到的介孔硅材料进行线切割,使得厚度达到3-5mm,再进行打磨,使打磨后的介孔硅材料厚度为1-1.5mm,使用稀盐酸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过滤,得到介孔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8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