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8706.9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1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耿敏;张善学;王岩;韩越雪;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哲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实时运行状态参数 基础数据 优化模型 协调 接收网 种源 二层规划模型 功率平衡控制 优化结果 求解 构建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网–源–荷–储基础数据;基于基础数据采用二层规划模型构建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接收网–源–荷–储实时运行状态参数;将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实时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功率平衡控制,得到协调优化结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配电网优化调度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逐步提高,配电网形态与结构均面临诸多变化。主动配电网的网–源–荷–储形态结构比传统配电网更复杂,管理协调更困难。同时,主动配电网需与输电网络进行功率交换。上层输电网按照一定的优化决策方法将功率交换指令下达至主动配电网后,主动配电网需快速利用网内源、荷、储资源对其进行实时响应。因此急需构建具有卓越能源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主动配电系统。
优质可靠的新型通信网络与通信机制、高效精确的控制策略均可以对主动配电网内高比例的分布式电源及主动负荷起到良好的协调管理作用。
主动配电网内网–源–荷–储协调优化运行主要可分为传统的集中式优化和分布式优化。传统集中式的优化方法需构建集中的配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这一集中中心与主动配电网内所有网、源、荷、储均需建立起通信联系以实现信息交换。传统的集中调控中心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的配电网的运行需求。首先,数目日渐增多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及主动负荷使得集中控制中心的通信能力面临挑战,每增加一节点,集中控制中心都需要与之建立通信关系,这会大大增大集中控制中心的计算量,降低计算效率;第二,主动配电网内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广泛渗透对配电网提出了更高的“即插即用”要求,“即插即用”也将会使得通信网络变得更为灵活多变,集中控制中心的通信建设成本大幅提高;第三,集中控制中心通信网络建设的可靠性要求很高,集中控制中心与任意源、荷、储间的通信连接失效均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在不稳定状态。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主动配电网的网–源–荷–储协调优化运行。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3类:集中–分区分布式、集中–单元分布式、完全分布式。然而,目前分布式协调优化侧重于分布式电源等单一的协调优化方法,通常建立主动配电网的网–源–荷–储协调优化模型并对其求解得到协调优化结果,但是在对现有建立的模型求解过程中,由于其极剧增长的计算量和复杂性使得其求解速度、精度、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
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源–荷–储基础数据;
基于基础数据采用二层规划模型构建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
接收网–源–荷–储实时运行状态参数;
将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实时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功率平衡控制,得到协调优化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网–源–荷–储基础数据包括:分布式电源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下的出力状态、配电网给出或接受的最大功率、并网条件下采集的网侧电压、电池储能系统设定的最小与最大荷电状态、用户选择的模式以及用户同意接受需求侧管理时的最小负荷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网–源–荷–储基础数据还包括:微网综合功率损耗以及交流侧和直流侧运行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协调优化模型包括上层模型和下层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87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