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气溶胶化的SEB类毒素疫苗干粉吸入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8778.3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盈;周冬生;冯俊霞;孙岩松;邱业峰;法云智;高波;郝淮杰;殷喆;胡凌飞;熊小路;于学东;赵月娥;焦俊;杨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9/085 | 分类号: | A61K39/085;A61K9/7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何叶喧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气 溶胶 seb 类毒素 疫苗 干粉 吸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气溶胶化的SEB类毒素疫苗干粉吸入剂。本发明保护一种干粉制剂:灭活的SEB蛋白0.049‑0.0.051g:CpG 0.049‑0.0.051g:甘露醇0.98‑1.02g:肌醇0.98‑1.02g:亮氨酸0.49‑0.51g:泊洛沙姆0.049‑0.051ml。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干粉制剂的制备方法:将SEB类毒素溶液进行喷雾冷冻干燥,得到干粉制剂;SEB类毒素溶液中,含灭活的SEB蛋白0.049‑0.0.051g/100mL、CpG 0.049‑0.0.051g/100mL、甘露醇0.98‑1.02g/100mL、肌醇0.98‑1.02g/100mL、亮氨酸0.49‑0.51g/100mL、泊洛沙姆0.05%。本发明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防控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气溶胶化的SEB类毒素疫苗干粉吸入剂。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杆菌纲杆菌目葡萄球菌科,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人和动物排泄物、地面及物体表面,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直径0.8μm左右,光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可在普通培养基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菌落颜色依菌株而异,初呈灰白色,继而为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或死亡后可转为阴性。对不良的环境抵抗能力较强,在干燥空气中可以存活数月,但不繁殖;耐热,70℃下1h,80℃下30min不会被杀死;耐低温,在冷冻食品中不易死亡;耐高渗,可以在15%Nacl和40%胆汁中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组具有超抗原活性的细菌毒素,低分子量可溶,有强大的激活淋巴细胞的能力,可使淋巴细胞产生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对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目前发现的肠毒素分型有A、B、C1、C2、C3、D和E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 B,SEB)能在很低浓度条件下激活大量T细胞,并刺激释放细胞因子,能引起人和动物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甚至造成机体不可逆的病变导致死亡。1.7μg的SEB就可杀死一个成年人,是被列入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清单的11种生物毒素之一。
SEB感染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是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这与SEB的超抗原特性有关,是SEB刺激免疫细胞分泌过量的细胞因子的结果。目前对SEB中毒的治疗仅限于支持疗法,尚缺乏更有效的手段。而SEB疫苗的思路是对SEB蛋白进行基因突变或修饰,使之失去或降低超抗原的毒性作用,但能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特异抗体,用于防治SEB的毒性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气溶胶化的SEB类毒素疫苗干粉吸入剂。
本发明保护一种干粉制剂(干粉制剂甲),原料组成为:灭活的SEB蛋白、CpG、甘露醇、肌醇、亮氨酸和泊洛沙姆。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干粉制剂(干粉制剂乙),原料组成以及配比如下:
灭活的SEB蛋白0.049-0.0.051g:CpG 0.049-0.0.051g:甘露醇0.98-1.02g:肌醇0.98-1.02g:亮氨酸0.49-0.51g:泊洛沙姆0.049-0.051ml。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干粉制剂(干粉制剂丙),原料组成以及配比如下:
灭活的SEB蛋白0.05g:CpG 0.05g:甘露醇1g:肌醇1g:亮氨酸0.5g:泊洛沙姆0.05ml。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干粉制剂的制备方法(方法甲),包括如下步骤:
将SEB类毒素溶液进行喷雾冷冻干燥,得到干粉制剂;
SEB类毒素溶液中,含有灭活的SEB蛋白、CpG、甘露醇、肌醇、亮氨酸和泊洛沙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8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