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便捷充电系统装置的智能穿戴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9089.4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1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郑进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台商投资区五季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6 | 分类号: | G04G17/0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24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便捷 充电 系统 装置 智能 穿戴 产品 | ||
1.一种具有便捷充电系统装置的智能穿戴产品,其结构包括增固式防磨损充电端(1)、调节旋钮(2)、固定卡槽(3)、液晶显示屏(4)、智能手表体(5)、手表带衔接块(6)、启动开关(7)、智能手表带(8),所述增固式防磨损充电端(1)设于智能手表体(5)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设于智能手表体(5)右端并且通过转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卡槽(3)设于智能手表体(5)正端面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手表带衔接块(6)设于智能手表体(5)下端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4)设于智能手表体(5)正端面并且通过嵌入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启动开关(7)与智能手表体(5)采用电连接,所述智能手表带(8)设于手表带衔接块(6)下端并且通过铰链活动的方式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固式防磨损充电端(1)包括充电定位机构(11)、充电连接机构(12)、导电收纳机构(13)、装置触发机构(14)、机械传动机构(15)、导电端定位机构(16)、驱动增固机构(17),所述充电连接机构(12)设于充电定位机构(11)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充电连接机构(12)与导电收纳机构(13)采用电连接,所述导电收纳机构(13)设于机械传动机构(15)下端并且通过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机械传动机构(15)与装置触发机构(14)采用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定位机构(16)设于驱动增固机构(17)下端并且通过联动的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充电定位机构(11)包括装置外壳(1101)、充电伸入口(1102)、触碰开关(1103),所述充电伸入口(1102)设于装置外壳(1101)内部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触碰开关(1103)设于装置外壳(1101)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充电连接机构(12)包括对接导片(1201)、连接芯片(1202),所述连接芯片(1202)设于对接导片(1201)上端并且通过嵌入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接导片(1201)与导电收纳机构(13)采用电连接;
所述导电收纳机构(13)包括可伸缩电缆(1301)、输电端(1302)、滑动槽(1303)、衔接传动板(1304),所述可伸缩电缆(1301)设于衔接传动板(1304)左端并且通过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可伸缩电缆(1301)设于滑动槽(1303)内部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可伸缩电缆(1301)与输电端(1302)采用电连接;
所述装置触发机构(14)包括装置触发机构外壳(1401)、终端控制器(1402)、触发端子(1403)、移动端子(1404)、移动槽(1405)、衔接弹簧(1406)、挤压块(1407)、刀片定位块(1408)、移动衔接块(1409)、联动压杆(1410),所述终端控制器(1402)设于装置触发机构外壳(1401)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终端控制器(1402)与触发端子(1403)采用电连接,所述移动端子(1404)设于联动压杆(1410)左端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移动衔接块(1409)设于移动槽(1405)内部并且通过活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联动压杆(1410)贯穿于衔接弹簧(1406)中心,所述挤压块(1407)设于联动压杆(1410)右端并且通过联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联动压杆(1410)设于移动衔接块(1409)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刀片定位块(1408)设于装置触发机构外壳(1401)右端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终端控制器(1402)与机械传动机构(15)采用电连接;
所述机械传动机构(15)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外壳(1501)、马达固定座(1502)、微型驱动马达(1503)、转杆定位环(1504)、螺纹转杆(1505)、位移槽(1506)、传动滑板(1507)、内螺纹块(1508)、限位隔板(1509),所述马达固定座(1502)设于机械传动机构外壳(1501)内壁并且通过贴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马达固定座(1502)设于微型驱动马达(1503)左端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微型驱动马达(1503)设于螺纹转杆(1505)左端并且通过转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螺纹转杆(1505)与转杆定位环(1504)位于同一轴心并且通过活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位移槽(1506)设于机械传动机构外壳(1501)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滑板(1507)设于内螺纹块(1508)右端并且通过联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内螺纹块(1508)与螺纹转杆(1505)位于同一轴心并且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隔板(1509)设于机械传动机构外壳(1501)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导电端定位机构(16)包括定位转盘(1601)、复位扭簧(1602)、铰链活动杆(1603)、定位压杆(1604)、轨道压块(1605),所述复位扭簧(1602)设于定位转盘(1601)正端面并且通过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铰链活动杆(1603)设于定位压杆(1604)上端并且通过联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定位压杆(1604)设于轨道压块(1605)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铰链活动杆(1603)设于驱动增固机构(17)下端并且通过联动的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驱动增固机构(17)包括驱动增固机构外壳(1701)、强力电磁铁(1702)、移动磁板(1703)、充气管道(1704)、密封衔接板(1705)、充气通道(1706)、移动框架(1707)、复位弹簧(1708)、嵌入槽(1709)、导电控制器(1710),所述强力电磁铁(1702)与导电控制器(1710)采用电连接,所述导电控制器(1710)设于驱动增固机构外壳(1701)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移动磁板(1703)设于充气管道(1704)左端并且通过传动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密封衔接板(1705)设于充气通道(1706)左端并且通过密封安装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移动框架(1707)设于驱动增固机构外壳(1701)内部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708)设于嵌入槽(1709)内部并且采用过渡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台商投资区五季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台商投资区五季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90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手表
- 下一篇:穿戴类智能设备及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