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9212.2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2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慧;许秋瑾;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人工 湿地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该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调节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好氧生物塘、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回流泵;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回流泵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连。本发明通过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前端设置好氧生物塘,能够增强大气复氧作用,增强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充氧能力,有机物降解程度加快加大,进而缓解了湿地易堵塞的问题,延长了人工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将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回流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能够增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反硝化作用,提升脱氮效果。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的CODCr去除率可达56.4%~85.8%,总氮去除率达到38.2%~68.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具有较好净水效果、工艺设备简单、构造简单且运行成本低廉的水处理工艺,近些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依据人工湿地的不同类型可主要分为表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借助于湿地系统中的基质、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可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盐、有机污染物等进行有效的去除。
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来说,人工湿地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然而目前看来,单一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氮效果通常较差。
脱氮作用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联合效应来实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常易于处于缺氧或厌氧条件,适合有机物的氧化和含氮化合物的反硝化作用。相对于水平潜流湿地来说,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氧气的传输过程相对较强,更有利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的硝化作用。尽管垂直流人工湿地相较水平潜流来说氧气传输效果较好,但由于其充氧作用基本只包括植物和大气的复氧作用,湿地的溶解氧含量水平通常较低,进而影响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尤其会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降低脱氮效果,此外,湿地的溶解氧含量水平较低,还会造成基质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减慢,容易出现基质堵塞,进而缩短湿地的运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脱氮效率,改善湿地易堵塞问题、延长湿地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调节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好氧生物塘、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回流泵;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回流泵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连。
优选的,在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好氧生物塘之间还设置有集水渠,所述集水渠的进水口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连,所述集水渠的出水口与好氧生物塘相连。
优选的,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端、集水渠最顶端与好氧生物塘的最高液面的相对海拔依次降低。
优选的,所述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入水口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相连通,出水口与回流泵相连。
优选的,所述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集水沉淀池,所述好氧生物塘、集水沉淀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顺次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污水进入调节池经过沉淀作用,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反硝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进入好氧生物塘进行复氧,得到复氧水;复氧水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硝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部分外排,部分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优选的,当所述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集水井时,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出水排入集水井,集水井出水部分外排,部分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优选的,所述回流的方式为间歇式回流。
优选的,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方式为间歇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9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