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9800.6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优逸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C51/42;B29C5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变形区域 组合体 加热单元 加压单元 垫环 压紧密封装置 热成型片材 成型模具 机械技术领域 热成型装置 塑料热成型 压力输出端 一体成型的 热输出端 输出作用 压紧密封 对齐 携带 变形的 桶状膜 密合 加热 软化 指向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成型装置,涉及塑料热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它成型模具、弹性携带垫、加压单元、加热单元、压紧密封装置;成型模具设有包括成型垫环;弹性携带垫与待热成型片材密合形成同步组合体;同步组合体通过压紧密封装置与成型成型垫环压紧密封,且同步组合体的待变形区域与成型垫环的成型入口对齐;加压单元的压力输出端和加热单元的热输出端均输出作用到同步组合体的待变形区域上,且加压单元的提供的压力为指向待变形区域向体向成型入口内变形的压力,加热单元提供的加热温度为待变形区域的待热成型片材达到软化的温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生产出能够成型出一体成型的桶状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成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制品的热成型方法,主要分为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吹塑成型、吹膜成型、流延成型。其中,吹膜成型以及流延成型是生产塑料膜的工艺。吹膜成型以及流延成型,均是生产平面状塑料膜的工艺,无法直接一体成型出具有底面的立体塑料膜(桶状膜);现有的桶状膜,只能通过二次热压或冷压将面状的塑料膜制成。
吹塑以及注射成型,可以一体成型出桶状膜,但是其成型的厚度较大,比如纯净水、饮料瓶。其厚度无法达到吹膜或流延的数量级。
所以,目前尚没有能够能够一体成型出桶状膜的生产装置,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发现存在这种一体成型的桶状膜类产品。市场现有的做法是通过塑料管状膜或面状膜二次压接出桶状膜,其工艺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二次压接的桶状膜边缘不能实现平滑过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成型装置,其通过弹性携带垫自身弹性系数的设定,牵引控制待热成型片材的形变,最终能够成型出一体成型的桶状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成型装置, 包括成型模具、弹性携带垫、加压单元、加热单元、压紧密封装置;所述的成型模具设有包括成型垫环;所述的弹性携带垫与待热成型片材密合形成同步组合体;同步组合体通过压紧密封装置与成型成型垫环压紧密封,且同步组合体的待变形区域与成型垫环的成型入口对齐;
所述的加压单元的压力输出端和加热单元的热输出端均输出作用到同步组合体的待变形区域上,且加压单元的提供的压力为指向待变形区域向体向成型入口内变形的压力,加热单元提供的加热温度为待变形区域的待热成型片材达到软化的温度;弹性携带垫的待变形区域的弹性系数依据成型目标的形状和厚度均匀度设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成型模具设有成型腔体,所述的成型入口即为成型腔体的入口;成型腔体的侧壁与成型目标的侧壁相适配;成型腔体的底部大于成型目标的底部或者成型腔体的底部与成型目标的底部相适配。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热成型装置还包括冷却单元;所述的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成型后的待变形区域。
与传统的塑料制品热成型装置以及成型工艺不同,本发明的热成型装置能够生产出一体成型的桶状膜,是一种开拓性产品,其一次、一体成型地加工出的桶状膜自身没有二次压接边缘,节省了二次压接导致的边料浪费,填补了一体成型桶状膜生产装置的技术空白。
热成型装置中所用到的弹性携带垫,属于塑料热成型工艺中的开拓性零件;其通过不同位置弹性系数的设定,调控出成型过程中不同位置的伸长量,牵引控制待热成型片材同步运动,使得待热成型片材跟随弹性携带垫的变形过程中,实现设定的厚度均匀度、形状。相较于吸塑成型,片材不同位置的厚度进行了设定干预。
附图说明
图1为热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成型腔体底部吻合);
图2为热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成型腔体底部吻合);
图3为热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没有成型腔体);
图4为热辐射加热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热传导加热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优逸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优逸客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9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袋多层组合体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体式袋多层组合体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