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主动安全驾驶转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0066.5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3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徐顺利;周鑫;叶必洋;吴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黄启兵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机构 出油口 回油口 进油口 工作油口 转向油缸 车辆主动安全 比例换向阀 控制油口 转向系统 油箱 泵输出流量 驾驶 保证安全 连接控制 实时工况 自由切换 泵机构 油口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主动安全驾驶转向系统,包括泵机构、第一比例换向阀、第一转向机构、第二转向机构和转向油缸,第一比例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CF、EF和控制油口Ls,出油口CF、EF分别连接第一转向机构和第二转向机构,出油口CF连接控制油口Ls;第一转向机构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工作油口R1、L1,进油口P1与出油口CF连接,回油口T1连接至油箱,回油口T1连接至控制油口Ls,工作油口R1、L1连接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机构设有进油口P2、回油口T2以及工作油口R2、L2,进油口P2与出油口EF连接,回油口T2连接油箱,工作油口R2、L2连接转向油缸。本发明能够根据实时工况调节泵输出流量,设有三套转向机构自由切换互为保护,保证安全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主动安全驾驶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是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在车辆技术领域备受关注。无人驾驶车辆集视觉感知、人工智能、规划控制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它不仅在搜救、救援、侦察等危险任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于缓解交通拥挤、提高交通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无人驾驶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车辆转向一般通过转向泵由油箱内吸油,再通过换向阀和转向器控制转向油缸进油来完成。在无人驾驶技术中,自动转向装置是无人驾驶车辆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自主地控制车辆转向角,使得车辆按照期望轨迹行驶。
因此,无人驾驶车辆的转向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关键,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现有技术的无人驾驶转向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无法根据转向油缸的实时工况来调节转向泵的功率,从而导致了多余流量进入转向器内部,造成流量损失,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2、仅仅通过单一转向机构来控制转向器,无紧急备用转向机构,在转向机构失灵时,无法快速通过备用机构来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
3、无人驾驶系统无法快速在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间切换,无法保证手动驾驶的优先级。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车辆驾驶转向系统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开发一种车辆主动安全驾驶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能够根据转向油缸的实时工况了调节转向泵的输出流量,同时能够自由在手动转向和自动转向间切换,并且设置有两套可自动切换的自动转向机构,互为保护,保证无人驾驶转向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主动安全驾驶转向系统,包括泵机构、第一比例换向阀、第一转向机构、第二转向机构和转向油缸,所述第一比例换向阀设置有进油口P、出油口CE、EF和控制油口Ls,所述泵机构出油口连接至所述进油口P,所述出油口CF、EF分别连接至第一转向机构和第二转向机构,所述出油口CF还通过先导油路连接至所述控制油口Ls推动阀芯从而增大进油口P与出油口EF间液路开启比例;所述第一转向机构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工作油口R1、L1,所述进油口P1与所述出油口CF连接,所述回油口T1连接至油箱,且回油口T1还通过先导油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s推动阀芯从而增大进油口P与出油口CF间开启比例,所述回油口T1和出油口CF比较液压大小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比例换向阀阀芯位置,所述工作油口R1、L1连接至所述转向油缸;所述第二转向机构设有进油口P2、回油口T2以及工作油口R2、L2,所述进油口P2与所述出油口EF连接,所述回油口T2连接至油箱,所述工作油口R2、L2连接至所述转向油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