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0332.4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善富;唐庆辉;唐硕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1/02 | 分类号: | C10C1/02;C10C1/00;B01D1/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刘羽波;资凯亮 |
地址: | 5374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焦油 次罐 回收池 再利用系统 焚烧炉 喷枪 煤焦油回收 排水管 水煤气发生炉 水煤气生产 管路连通 排放标准 喷雾干燥 喷雾造粒 燃烧烟气 陶瓷浆料 陶瓷厂 废液 粉料 炉体 生产成本 烟囱 燃料 转化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回收池、一次罐、二次罐、喷枪和焚烧炉,喷枪设置在焚烧炉的炉体上,回收池、一次罐、二次罐和喷枪依次通过管路连通;一次罐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回收池相连通;回收池用于收集水煤气发生炉产生的废液,焚烧炉用于陶瓷浆料的喷雾干燥。通过本发明的煤焦油再利用系统,陶瓷厂能实现将水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转化为燃料,应用于喷雾造粒,不仅能降低粉料的生产成本,还能降低煤焦油处理的成本,同时,煤焦油燃烧烟气经烟囱处理可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焦油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陶瓷砖或陶瓷板生产过程为:将原料按配方量制成浆料,浆料经喷雾干燥为粉料,粉料经陈腐后压制成为坯体,坯体干燥后施釉,入窑烧制。陶瓷烧制时为了保证釉料的发色效果,通常以煤气为燃料,煤气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对釉料发料的影响很低甚至没有影响。陶瓷厂的煤气来源于煤在煤气发生炉中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了大量的煤焦油。目前,陶瓷厂生产水煤气产生的煤焦油难以再利用处理,通常进行存储后交与第三方进行处理。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陶瓷厂的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用于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适用于陶瓷厂,降低陶瓷生产成本、结构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焦油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回收池、一次罐、二次罐、喷枪和焚烧炉,喷枪设置在焚烧炉的炉体上,回收池、一次罐、二次罐和喷枪依次通过管路连通;一次罐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回收池相连通;
回收池用于收集水煤气发生炉产生的废液,焚烧炉用于陶瓷浆料的喷雾干燥。
进一步的,回收池包括N个子分离池,N个子分离池依次连通用于对废液初步分离,第一个子分离池与水煤气发生炉相连通,最后一个子分离池与一次罐相连通;
一次罐的排水管与第一个子分离池相连通。
进一步的,一次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一加热装置、进液管、排油管和排水管,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罐体内;进液管的一端与回收池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罐体相连通;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罐体相连通;排油管的一端与第一罐体相连通,另一端与二次罐相连通;
进液管的出口位于第一罐体的顶部,排油管与第一罐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一罐体的下部。
进一步的,排水管与第一罐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一罐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排水管与第一罐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一罐体的中部;排水管伸入第一罐体内形成自由端,排水管的自由端设置有悬浮件,水煤气发生炉产生的废液在第一罐体内形成由下至上排列的重油层、水层和轻油层,悬浮件能悬浮在水层。
第一罐体内设置有第一液位计,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第一液位计与进液泵相关联,当第一液位计检测到液面到达设定值时,进液泵停止工作。
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罐体的下部,排油管与第一罐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一加热装置的下部。
进一步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多根电热管,电热管呈弧状且与第一罐体的底板大致平行,电热管的两端均与第一罐体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二次罐包括第二罐体、第二加热装置和输油管,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罐体内;排油管与第二罐体相连通;输油管的一端与第二罐体相连通,另一端与喷枪相连接;
排油管的出口位于第二罐体的顶部,排油管与第二罐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二罐体的下部。
进一步的,二次罐还包括用于对第二罐体内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二罐体的底部,搅拌装置为气流搅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红外线辐射热碳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沥青改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