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0494.8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4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民;蒋玉娥;陈晓华;陈向益;刘怡良;邬海琴;赵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工 基站 蜂窝 网络 d2d 隐蔽 通信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步骤为:建立具有全双工基站FD‑BS的D2D隐蔽通信模型、计算隐蔽性和吞吐量;D2D隐蔽通信模型利用全双工基站FD‑BS的空闲天线发送时变的人工噪声,在窃听者Willie的接收端引入不确定因子,实现D2D隐蔽通信;隐蔽性计算中,考虑D2D通信链路发送者DT和全双工基站FD‑BS对窃听者Willie的检测阈值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考虑窃听者Willie对相关通信链路的信道参数具有不确定性,采用平均最小错误检测概率来衡量隐蔽性;吞吐量计算中,以满足隐蔽性需求的前提下,D2D通信链路可实现的最大平均通信速率来衡量隐蔽吞吐量,在全双工基站FD‑BS的辅助下吞吐量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D2D通信已经成为第五代蜂窝网络中十分重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之一。它能够实现终端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无需通过基站的转发,能够有效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且其具有功率消耗小、低延迟等优点。越来越多隐私敏感信息选取D2D通信链路进行隐蔽通信,但通常D2D通信节点多为单天线、功率受限设备,易受到窃听和攻击。因而,如何实现D2D链路的隐蔽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窃听环境下,隐蔽通信能够有效利用无线信道的本质传输特性将不利的因素(多径、噪声)转化为维护传输的安全性方法,可实现对通信链路的存在性进行保密,对敌手隐藏通信过程和通信关系。近年来这一技术研究也得到关注,当窃听者对窃听信道状态信息、隐蔽信号的发送时间和窃听者接收背景噪声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时,可以实现隐蔽通信。在复杂的蜂窝网络环境中,如何利用现有的新型通信技术,实现隐蔽通信,并同时通过相应的干扰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系统的隐蔽吞吐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双工设备能够在同一频谱资源上实现同时收发信息。随着干扰删除技术(天线隔离、时间删除和空间抑制等)的不断发展,全双工设备的剩余自干扰可减少为噪声级别。因此,基于D2D设备具有单天线和功率限制等难题,难以实现隐蔽通信,可借助于蜂窝网络中的其他资源实现隐蔽通信。因此,对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隐蔽性和吞吐量进行优化分析是必要与可行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包括全双工基站FD-BS、半双工蜂窝用户CU、半双工D2D发送者DT、半双工D2D接收者DR和半双工窃听者Willie;所述的半双工通信终端均为单天线(即半双工蜂窝用户CU、半双工D2D发送者DT、半双工D2D接收者DR和半双工窃听者Willie都采用单天线),所述全双工基站FD-BS具有M个接收天线和N个发送天线,全双工基站FD-BS利用同一频谱资源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其存在的剩余自干扰RSI为噪声级别;所述半双工蜂窝用户CU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均采用正交的频谱资源,且相互之间不存在干扰;所述半双工D2D发送者DT和半双工D2D接收者DR组成D2D通信链路,且与半双工蜂窝用户CU的上行通信链路共享频谱资源;所述半双工窃听者Willie采用检测器对D2D通信链路进行监听,探测其是否进行隐蔽信号的传送;
上述系统中存在八条通信链路,包括三条期望通信链路、一条窃听链路DT-Willie和四条干扰链路;三条期望通信链路分别为蜂窝通信链路CU→BS、D2D通信链路DT→DR和人工噪声通信链路FD-BS→Willie;四条干扰链路分别为CU→Willie、CU→DR、DT→FD-BS和FD-BS→DR。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D2D隐蔽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4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