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入层消息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0672.7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3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邢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层 用户设备 非接入层消息 非接入层 网络侧设备 配置模块 配置信息 映射 网络制式 信令交互 映射关系 与非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入层消息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包括配置模块、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以及至少两个接入层模块,至少两个接入层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网络制式,配置模块用于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将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映射至接入层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使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与映射的接入层模块进行非接入层消息的传递。实施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用户设备中接入层与非接入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固定不变的技术问题,可以减少信令交互次数,减小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入层消息的处理方法,还涉及一种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不少地区已经开始进行无线网络的更新换代,传统的2G(2nd Generation,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已经在尝试被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或4G(4rd 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替代。但是在很多地区,由于2G网络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被使用,这就造成了2G网络与3G/4G网络并存的现象,2G网络通常是GSM制式,3G网络通常是UMTS制式,4G网络通常是LTE制式。
目前,GSM、UMTS、LTE网络以组网的方式并存,所谓组网,是指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一个网络,宏小区和微小区可以是相同的网络制式,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制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需要具备支持多种网络制式的接入层(AS,Access Stratum)和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每种网络制式的接入层仅与该网络制式的非接入层一一对应。
本发明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对于支持多种网络制式的用户设备而言,用户设备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进行通信,由于用户设备中接入层与非接入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固定不变,用户设备切换网络制式时,不仅用户设备需要切换与接入网进行信令交互的接入层,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也需要切换,这样才能够让核心网发出的非接入层消息被用户设备的与非接入层消息的网络制式对应的非接入层处理。因此,现有技术的用户设备在接入多种网络制式共存的网络时,信令交互繁杂,时延较长,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入层消息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用户设备中接入层与非接入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固定不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包括配置模块、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以及至少两个接入层模块,至少两个接入层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网络制式,其中,配置模块用于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将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映射至接入层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使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与映射的接入层模块进行非接入层消息的传递。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由接入层模块中的一个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并发送给配置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映射的接入层模块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非接入层消息,并将非接入层消息发送给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进行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非接入层模块用于生成非接入层消息,并将非接入层消息发送给映射的接入层模块,由映射的接入层模块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映射的接入层模块为至少两个,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配置信息指定映射的接入层模块中的一个从网络侧设备接收非接入层消息或者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非接入层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映射的接入层模块为至少两个,配置模块还用于比较映射的接入层模块的优先级,并选定最高优先级的映射的接入层模块从网络侧设备接收非接入层消息或者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非接入层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