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0708.1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飞;邓云凯;王宇;刘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军红;张颖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差 补偿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时差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发射脉冲的脉冲时序关系,确定每个接收通道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时差;基于所述时差确定补偿相位;基于所述补偿相位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相位补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时差补偿装置及存储介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并补偿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通道间的时差,提高最终极化图像的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时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全极化(full polarimetric,full-pol)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Radar,SAR)是SAR研究和发展的趋势,相对于单极化SAR而言,全极化SAR可以探测到更为丰富的地物散射信息;但是,全极化SAR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交叉极化(crosspolarimetric,cross-pol)通道受到较强的同极化(co-polarimetric,co-pol)距离模糊(Range Ambiguity)信号的干扰,使得全极化SAR系统的距离模糊问题相当严重。
星载SAR系统中可以通过天线赋形的方法压制距离模糊区域位置的天线副瓣来达到抑制距离模糊的效果,也可以通过降低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currence Frequency,PRF)使得距离模糊区域更加远离天线主瓣的方法来抑制距离模糊。
现有的距离模糊抑制方法包括:天线方向图赋形,正负调频技术,方位相位编码技术(Azimuth Phase Coding,APC)和距离向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部分距离模糊,但对于传统全极化SAR系统中的交叉极化通道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且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和系统设计成本。
混合全极化系统(简称混合极化系统)是不同于传统全极化系统的一种新型系统。在回波信号构成上,同一个接收通道(H通道或者V通道)的接收回波在能量上大致处于同一量级,避免了传统全极化SAR系统中有着较强能量的同极化模糊影响和较弱能量的交叉极化信号的现象,从而能够改善全极化系统的距离模糊问题。
但由于混合极化SAR系统重构的两个信号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最终极化图像的成像质量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时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对混合极化SAR系统重构的两个信号之间存在时间差进行补偿,提高最终极化图像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差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发射脉冲的脉冲时序关系,确定每个接收通道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时差;
基于所述时差确定补偿相位;
基于所述补偿相位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相位补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每个接收通道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时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重复间隔,确定所述发射脉冲的脉冲时序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重复间隔,确定所述发射脉冲的脉冲时序关系,包括:
所述混合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为2PRF、脉冲重复间隔为PRI=1/PRF时,对于交替发射中单独的一个发射通道,确定所述发射脉冲的重复频率为PRFS=PRF;
以及,确定所述发射脉冲的重复间隔为PRIS=PR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