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1260.5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8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俞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德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6;E03C1/26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液板 承接管 出液口 分离腔 分离箱 厨余垃圾处理 垃圾分离 条状穿孔 出渣口 上端 生活垃圾处理 不易故障 厨余垃圾 分离效果 倾斜板 穿出 口沿 内壁 连通 移动 申请 | ||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上承接管和连接所述上承接管下部的垃圾分离机构,所述垃圾分离机构包括内部具有分离腔的分离箱、分别连通所述分离腔且设于所述分离箱底部的出液口和出渣口、设于分离腔内的且位于所述上承接管和出液口之间的可沿分离腔内壁移动的滤液板,所述滤液板设于所述上承接管正下方,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滤液板下方,所述滤液板为最低端设于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出渣口一侧的口沿上的倾斜板,所述分离箱顶部对应所述滤液板的上端开有条状穿孔,所述滤液板上端穿出所述条状穿孔。本申请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厨余垃圾分离效果好,方便清理,不易故障,且清理频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厨余垃圾是家庭里的主要垃圾来源,这类垃圾有异味、易腐烂,特别是烧煮后垃圾没有很好的处理,如果直接将垃圾倒水水槽中,则会导致下水管的漏斗很快堵塞,需要不停地清理漏斗,取出漏斗的同时还会有该类垃圾流入下水管造成淤积或堵塞,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类煮过垃圾或固液一起的生活垃圾通常会直接倒到垃圾桶或冲厕所,或进行固液分离后再倒垃圾桶,清理起来比麻烦,从而造成清理不便,存在卫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上承接管和连接所述上承接管下部的垃圾分离机构,所述垃圾分离机构包括内部具有分离腔的分离箱、分别连通所述分离腔且设于所述分离箱底部的出液口和出渣口、设于分离腔内的且位于所述上承接管和出液口之间的可沿分离腔内壁移动的滤液板,所述滤液板设于所述上承接管正下方,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滤液板下方,所述滤液板为最低端设于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出渣口一侧的口沿上的倾斜板,所述分离箱顶部对应所述滤液板的上端开有条状穿孔,所述滤液板上端穿出所述条状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腔腔壁上至少连接所述滤液板的部分为平直板部,所述分离箱内设有导轨架条,所述滤液板两侧靠于所述导轨架条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架条和条状穿孔移动。
所述滤液板两侧与所述分离腔腔壁之间无缝连接,从而可防止余渣从滤液板侧边漏入出液口,同时还可在滤液板的两侧上表面上设置弧口朝向滤液板中心的弧板部,将水和余渣导向滤液板中心。
本申请通过倾斜设置的滤液板将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倾斜设置的滤液板可以很好地进行滤液即将大部分的水滤到从出液口排出,同时可将固态余渣导向至出渣口排出,虽然滤液板倾斜设置但也并不能完全防止堵塞滤液板的可能情况,本申请设置的条状穿孔以及可移动的滤液板可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将滤液板拔出进行清理,或直接震动滤液板进行抖渣清理。从而避免了将食物余渣直接倒入漏斗后不断清理水槽漏斗的麻烦。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本申请不仅可进行高效的垃圾与水分离,同时还能方便地进行处理装置的自身清洁,清理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的效果以及可推广性,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申请中所指的固液分离并不是指绝对的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只是指大体上将固态垃圾与液体的分体,大部分的水出液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滤液板为方形板,所述滤液板的两侧沿和下沿上一体连接有侧实心板部和底实心板部,且侧实心板部靠于所述导轨架条上,所述出液口和出渣口相靠近的部分通过顶部的隔板或呈锐角的折角板连接,所述底实心板部向下向前延伸跨过所述隔板或折角板至所述出渣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实心板部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底实心板部底面配合形成限位于所述隔板或折角板部上限位槽的挡水卡板。
水经滤板后有少部分流至滤板底面后向出渣口方向流动的水经挡水卡板阻挡流至出液口内,而不会流到出渣口内。底实心板部的设置可确保余渣顺利地导入到出渣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德,未经陈家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1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