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修复汞污染的混合肥及中低度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1861.6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1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曹兴;曹鑫;聂芳;李晶;邢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向群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蜈蚣草 汞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修复 间作 刈割 焚烧 种植 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含水量 无二次污染 无害化处理 传统土壤 汞污染 混合肥 可修复 冶金炉 复合肥 富集 收割 施肥 施加 达标 土壤 收获 保留 统一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度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的含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包括施肥、间作、收割、焚烧四个处理步骤,首先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5%以上,然后施加复合肥,将蔬菜与蜈蚣草进行间作种植,每年对蜈蚣草刈割2~3次,刈割时保留地上部分8~20cm,最后将所收获的蜈蚣草统一进行冶金炉焚烧无害化处理。本发明利用蔬菜和蜈蚣草进行间作种植,既可以对土壤中的汞进行富集,又可以种植汞含量达标的蔬菜,达到了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较传统土壤修复方法具有修复效果明显,无二次污染,修复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修复汞污染的混合肥及中低度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至今,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和电热修复技术等。上述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各有其优点,但都存在工程量大,费用昂贵,难以展开大规模污染土壤的改良,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等生态问题。
汞污染的各种修复措施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汞稳定化修复药剂有碱性药剂、磷酸盐药剂、粘土矿物、硫化物和有机药剂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碱性药剂和有机药剂,虽然修复效果较好,但是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有效态汞含量会升高,磷酸盐药剂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固定土壤中的汞,但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导致沉淀物逐渐溶解。硫化物虽然具有修复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受到土壤pH和氧化还原条件的限制。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将大面积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农田停止农作,进行长时间的植物或工程修复,这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下是不现实的。因此植物修复技术将是针对中低度汞污染土壤修复值得推广的方法。对于植物修复技术而言,寻找超富集植物十分关键,目前还未找到对汞具有超富集作用的植物。如果采用一定的外部调控手段,将富集植物与蔬菜互作间作,利用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活化、优先吸收等特点,降低间作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提高农产品安全,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低度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实现重金属中轻度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及使经济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达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提升蜈蚣草汞吸收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根系对汞拮抗能力的混合肥,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硒肥;所述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硒肥可混合后施加于同时种植了蜈蚣草和农作物的土壤上。
所述的混合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200~450份有机肥、25~100份氮磷钾复合肥、3~30份硒肥。
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硒肥的混合物在提升蜈蚣草汞吸收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根系对汞拮抗能力方面的应用。
一种中低度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1)将混合肥适用于所述中低度汞污染土壤上;
(2)将蜈蚣草和农作物在所述土壤上间隔种植。
所述蜈蚣草的种植指:将长度为30~50cm的蜈蚣草幼苗进行移栽,种植密度为:株距10~15cm,行距:25~35cm,深度在5~35cm;
优选地,所述蔬菜移栽至蜈蚣草行距间,种植的深度在10~30cm。
所述的中低度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还包括:(3)收割蜈蚣草;
优选地,收割时保留蜈蚣草的地上部分3-10cm。
所述混合肥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硒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1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