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2302.7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炳贤;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汇锦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絮凝剂 制备 壳聚糖 共聚 铝铁 活化壳聚糖 密实 污水处理领域 聚合硫酸铁 聚氯化铝 铝酸钙粉 氢氧化铝 原料制备 制备过程 残余铝 重量份 沉降 磷酸 矾花 前体 铁源 盐酸 饮用水 复合 水质 净化 | ||
1.一种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活化壳聚糖100-300份,盐酸800-1200份,氢氧化铝200-300份,铝酸钙粉300-400份、聚合硫酸铁100-400份、磷酸20-100份及水500-14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醋酸、壳聚糖、氯化钠低速混合搅拌,得到活化壳聚糖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包含Al2O3含量为8-12%,全铁含量为0.5-2%,盐基度为45-90%,密度为1.25-1.31。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铝及部分水,通入蒸汽加热反应得到三氯化铝半成品液体;
2)向步骤1所得的三氧化铝半成品液体中加入部分水、铝酸钙粉,加热反应得到聚氯化铝半成品液体;
3)向步骤2所得的聚氯化铝半成品液体中加入剩余水,聚合硫酸铁、磷酸及活化壳聚糖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搅拌反应得到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成品;
其中,活化壳聚糖溶液按以下方法制备:将醋酸、壳聚糖、氯化钠混合搅拌,得到活化壳聚糖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
1)在反应釜中加入800-1200份的盐酸、200-300份氢氧化铝及100-400份水,通入蒸汽加热,保持反应釜内温度80-110℃反应2-3小时,得到三氯化铝半成品液体;
2)向三氧化铝半成品液体中加入200-500份的水、300-400份铝酸钙粉,通入蒸汽加热,保持反应釜内温度80-110℃反应2-3小时,得到聚氯化铝半成品液体;
3)向聚氯化铝半成品液体中加入200-500份的水,100-400份的聚合硫酸铁,20-100份磷酸及100-300份活化壳聚糖溶液,常压搅拌反应1小时,保持反应釜内温度60-95℃,得到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成品;
其中,活化壳聚糖按以下方法制备:将质量浓度为1-10%醋酸、壳聚糖和氯化钠按质量比(30~200):1:1混合搅拌,得到活化壳聚糖溶液,留置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壳聚糖的制备中,混合搅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时间为22-26小时,搅拌速度30-45r/min,得到活化壳聚糖溶液留置备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为化学改性脱乙酰水溶性甲壳质,脱乙酰度≥85%,所述盐酸的质量浓度为31%,磷酸的质量浓度为8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铝酸钙粉中Al2O3含量为47-56%,CaO含量为28-34%,酸不溶物含量为3-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硫酸铁全铁含量为8-12%,盐基度为0-16%。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铁共聚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铝中Al2O3含量为5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汇锦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汇锦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23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阴离子基金属捕捉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