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3104.2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片 遮光部 光源 延伸部 背光源 导光板 上表面 下表面 导光板侧面 光斑现象 侧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在朝向光源的一侧具有延伸部,所述扩散片对应延伸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遮光部,所述扩散片对应延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遮光部。通过对扩散片对应光源的侧面,同时在扩散片的上表面设置第一遮光部和在扩散片的下表面设置第二遮光部,有效改善光源端的光斑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源。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背光源起着对显示装置显示亮度的作用。背光源根据灯条的设置位置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其中侧入式背光源通常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端的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上端(出光面)的光学膜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入光面)的灯条。这些结构的组合装配时,如果没有遮光组件,灯条在常规发光视角范围内光线会从缝隙中射出从而导致背光源灯条处出现光斑或者亮线等漏光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尤其是当显示装置朝向窄边框方向发展时,由于显示区距离边框越来越近,导致灯条前的效果更难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灯前光斑现象的背光源。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在朝向光源的一侧具有延伸部,所述扩散片对应延伸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遮光部,所述扩散片对应延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遮光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遮光部为黑条或者黑色油墨。
优选地,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厚度为0.05mm-1.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遮光部为黑条或者黑色油墨。
优选地,所述第二遮光部的厚度为0.003mm-0.1mm。
优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扩散片上方的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所述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避开扩散片的延伸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遮光部在背向光源的一端延伸至与下增亮膜在水平方向具有重叠区。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在设有光源的侧面作为入光面,在设有反射片的侧面作为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契形表面和水平表面,其中契形表面设置于导光板朝向光源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契形表面上设置光学吸收膜。
优选地,所述背光源为窄边框背光源。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扩散片对应光源的侧面,同时在扩散片的上表面设置第一遮光部和在扩散片的下表面设置第二遮光部,有效改善光源端的光斑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背光源在光源端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3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 下一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