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3657.8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0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戴道锌;刘大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124;G02B6/29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 型单纤三 复用器 | ||
1.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波导(1)、第一模式滤波器(13)、第二模式滤波器(27)、第一输出波导(6)、第二输出波导(19)、第三输出波导(32)、第一光栅滤波器(a)、第二光栅滤波器(b)和第三光栅滤波器(c);输入波导(1)与第一光栅滤波器(a)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光栅滤波器(a)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一单模连接光波导(12)、第一模式滤波器(13)、第二单模连接光波导(14)与第二光栅滤波器(b)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光栅滤波器(b)的输出端依次经第三单模连接光波导(25)、弯曲波导(26)和第二模式滤波器(27)后与第三光栅滤波器(c)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光栅滤波器(c)的下载端为第三输出波导(32),第三光栅滤波器(c)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波导(38);输入波导(1)作为1490nm和1550nm通道信号的输入端口,同时也是1310nm通道信号的输出端口,第一输出波导(6)作为1310nm通道信号的输入端口,第二输出波导(19)作为1490nm通道信号的输出端口,第三输出波导(32)作为1550nm通道信号的输出端口;且所述的第一模式滤波器(13)和第二模式滤波器(27)均采用弯曲波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光栅滤波器(a、b、c)均包括一个模式解复用器、一根光栅前渐变光波导、一根光栅后渐变光波导和反对称多模波导光栅;模式解复用器主要由多模组合波导和弯曲渐变组合波导组成,弯曲渐变组合波导位于多模组合波导旁,多模组合波导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多模光波导(3/16/29)、演化区宽锥形光波导(4/17/30)和输出多模光波导(5/18/31),输入多模光波导(3/16/29)经演化区宽锥形光波导(4/17/30)和输出多模光波导(5/18/31)的一端连接,输入多模光波导(3/16/29)连接渐变光波导(2/15/28)的一端,渐变光波导(2/15/28)的另一端作为光栅滤波器的输入端;弯曲渐变组合波导均主要由前S形弯曲波导结构(8/21/34)、演化区窄锥形光波导(7/20/33)和后S形弯曲光波导(6/19/32)结构依次连接组成,后S形弯曲光波导(6/19/32)一端作为光栅滤波器的下载端,多模组合波导中的演化区宽锥形光波导(4/17/30)与弯曲渐变组合波导中的演化区窄锥形光波导(7/20/33)靠近并发生超模演化,使得演化区宽锥形光波导(4/17/30)和演化区窄锥形光波导(7/20/33)形成演化区;光栅前渐变光波导(9/22/35)和光栅后渐变光波导(11/24/37)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反对称多模波导光栅(10/23/3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光栅前渐变光波导(9/22/35)的另一端连接到输出多模光波导(5/18/31)的另一端,光栅后渐变光波导(11/24/37)的另一端作为光栅滤波器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光栅滤波器(b)和第三光栅滤波器(c)中的反对称多模波导光栅采用切趾光栅结构,切趾光栅通过两侧光栅齿的轴向上的横移的高斯分布实现切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光栅滤波器(a)、第二光栅滤波器(b)和第三光栅滤波器(c)的反对称多模波导光栅的中心谐振波长分别为1310nm、1490nm和1550nm,三者的带宽分别为100nm、20nm和10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栅型单纤三向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反对称多模波导光栅(10/23/36)能实现TE0模式反向耦合为TE1模式,满足相位匹配条件(n0+n1)/2=λ/Λ,式中n0为TE0模式的有效折射率,n1为TE1模式有效折射率,λ为谐振波长,Λ为光栅齿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36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