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异位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4305.4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凯;樊蓓莉;崔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马翠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营养化湖泊 治理系统 镂空 预沉池 异位 有机质去除 除磷单元 连通管 曝气管 滤板 富营养化水体 挡板 凹凸棒石 第二挡板 第一挡板 复合菌群 富营养化 景观湖泊 可旋转的 依次连接 运行管理 灯管 有机物 出水口 除磷池 防水型 蜂巢石 进水口 双隔层 中空 滚筒 二氧化碳 补光 出水 除氮 氧气 水体 污染物 | ||
1.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富营养化湖泊深层水体出水依次连接设置的预沉池单元、除磷单元、氮及有机质去除单元,所述预沉池单元包括预沉池(16)、设置在预沉池(16)上的进水口(1)以及垂直设置在预沉池(16)上部的第一挡板(3),所述除磷单元包括除磷池(17)、设置在除磷池(17)上部与预沉池(16)相连的第一连通管(4)、垂直设置在除磷池(17)上部的第二挡板(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5)后侧下部和上部的第一镂空滤板(6)和第二镂空滤板(8)、填充在第一镂空滤板(6)和第二镂空滤板(8)之间固定有锈铁嘉利翁氏菌的蜂巢石层(9)以及设置在所述蜂巢石层(9)内的二氧化碳曝气管(7),所述氮及有机质去除单元包括除氮池(18)、设置在除氮池(18)上部与除磷池(17)相连的第二连通管(10)、设置在除氮池(18)上部后侧的出水口(15)、垂直设置在除氮池(18)上部的第三挡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三挡板(11)后侧下部的氧气曝气管(12)、设置在所述氧气曝气管(12)上的可旋转的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设置在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中空内的防水型补光灯管(13)、填充在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内负载有复合菌群的凹凸棒石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上设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上午镂空孔隙为3~5mm;所述第一连通管(4)所处高度低于进水口(1)高度5~10cm;所述第二连通管(10)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通管(4)高度5~10cm;所述出水口(15)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连通管(10)高度5~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设置在距预沉池(16)前端1/4~1/3处,所述第一挡板(3)与预沉池(16)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挡板(3)底端与预沉池(16)底部间距5~10cm;所述第二挡板(5)设置在距除磷池(17)前端1/4~1/3处;所述第三挡板(11)设置在距除氮池(18)前端1/4~1/3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石层(9)的填充体积为所述除磷池(17)容积的1/2~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滤板(6)和第二镂空滤板(8)的孔隙均为1~2mm,所述第一镂空滤板(6)和第二镂空滤板(8)上设有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的两侧与除氮池(18)池壁间分别留有3~5cm空隙,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直径小于或等于150cm,且多个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均在同一平面并排设置;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包括镂空外层(19)与镂空内层(21),所述凹凸棒石层(20)填充在镂空外层(19)与镂空内层(21)之间,所述镂空外层(19)与镂空内层(21)的圆孔孔隙均为3~5mm,所述凹凸棒石层(20)的填充量为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容积的3/5~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两侧设有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动中空双隔层镂空滚筒(14)转动的转速为1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石层(9)固定锈铁嘉利翁氏菌的步骤包括:
筛选粒径10~15mm的蜂巢石于150℃~180℃下煅烧2~2.5h,冷却至常温后,将蜂巢石浸入含有锈铁嘉利翁氏菌的菌液中,将蜂巢石固定12h后取出置于含锈铁嘉利翁氏菌的培养基中,在15℃下培养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43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