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4917.3 | 申请日: | 201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8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萍乡市景华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3/34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李良 |
地址: | 337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包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设计要点在于,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采用本申请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外包钢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市政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施工技术中的梁或柱。
背景技术
对于混凝土梁而言,其一般是带缝工作(在受拉侧一侧会形成裂缝)。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设受拉侧设置钢结构,即形成组合混凝土的形式来解决。
而对于混凝土柱而言,为了增强柱的轴向抗压承载力,一般可是在柱周边设置钢结构,来参与竖向受力。
然而,对于上述梁或柱而言,如何避免钢构件与混凝土产生较大的位移,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加强外部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的方案如下:
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
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
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
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
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
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
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
进一步,在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的表面上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
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轴向方向;
在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
梁或柱中的箍筋7安置于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凹槽中;
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沿着梁或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即箍筋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与箍筋相配合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也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
进一步,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分布有单层或多层孔,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的孔,和/或,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3-2的表面的凹槽内设置纵筋。
进一步,在梁或柱的端部设置端板,端板分别与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连接在一起;在梁或柱的侧部还设置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与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在连接侧板的表面也设置有第二X型突起构件,且连接侧板的表面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与上部钢构件以及下部钢构件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的凹槽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萍乡市景华建筑有限公司,未经萍乡市景华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4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