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硅化合物、氨基甲酸酯树脂、伸缩性膜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6239.4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4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畠山润;岩渊元亮;原田裕次;野中汐里;长谷川幸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61;C08G18/48;C08G18/32;C08G77/18;C08F283/00;C08F220/18;C08G77/16;C08J5/18;C07F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氨基甲酸酯 树脂 伸缩性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伸缩性与强度、且膜表面的防水性也优异的伸缩性膜及其形成方法、用于该伸缩性膜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及作为该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材料的含硅化合物。所述含硅化合物由下述通式(1)表示,式中,R1、R2、R3、R4、R5及R6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烷基、苯基、3,3,3‑三氟丙基或‑(OSiR7R8)n‑OSiR9R10R11所表示的基团;R7、R8、R9、R10及R11与R1~R6相同,n为0~100的范围的整数;A为碳原子数为3~6的直链状、支链状的亚烷基,m为1~3的范围的整数。[化学式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兼具伸缩性、强度及防水性的伸缩性膜及其形成方法、用于该伸缩性膜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及作为该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材料的含硅化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普及,可穿戴设备的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可连接互联网络的手表或眼镜为其代表例。此外,在医疗领域或运动领域中也需要能够随时监控身体状态的可穿戴设备,其为今后的发展领域。
可穿戴设备表现为贴附于身体从而随时监控身体状态的形态。这样的可穿戴设备通常由用于检测身体发出的电信号的生物体电极、用于将电信号发送给传感器的布线、作为传感器的半导体芯片及电池构成。此外,通常还需要用于粘着于皮肤的粘着垫。关于生物体电极及其周围的布线或粘着垫的结构,详细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可穿戴设备在生物体电极的周围配置有硅酮类粘着膜,生物体电极与传感器装置之间通过被伸缩性的氨基甲酸酯膜包覆的波浪形可伸缩银布线相连。
氨基甲酸酯膜的伸缩性与强度较高,作为伸缩布线的包覆膜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然而,由于氨基甲酸酯膜具有水解性,因此存在因水解导致伸缩性与强度下降的缺陷。另一方面,虽然硅酮膜没有水解性,但存在强度较低的缺陷。
因此,对在聚合物主链上具有氨基甲酸酯键与硅氧烷键这两者的硅酮氨基甲酸酯聚合物进行了研究。与仅为硅酮的情况相比,该聚合物的固化物的强度高,与仅为聚氨酯的情况相比,该聚合物的固化物的水解性低。然而,该聚合物的固化物达不到仅为聚氨酯时的强度、仅为硅酮时的防水性,只能获得硅酮与聚氨酯之间的强度与防水性。
此外,另一方面,对混合有聚氨酯与硅酮的材料进行了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混合有没有反应性的硅酮与交联性的聚氨酯的材料。若以这样的材料形成膜,则硅酮在固化后的聚氨酯的膜表面浮出(渗出),膜表面的防水性提高。但是,由于在这样的膜中硅酮不进行交联,因此存在膜表面的硅酮剥落、防水性容易下降的问题。此外,若不存在表面,则硅酮不会浮于膜表面,因此在使用片材将两侧夹入而进行压缩成型时,防水性不高。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合成在侧链上具有硅氧烷的聚氨酯的二醇材料。在专利文献4、5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在侧链上附有硅酮的聚氨酯的二醇化合物。此处所公开的侧链硅酮基为硅氧烷的末端与二醇化合物键合而成的直链硅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33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4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39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2583412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2624060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6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