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婴儿车架及婴儿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7468.8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钟知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郑特强 |
地址: | 瑞士斯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架 推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婴儿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卡座、固定件、枢转座和连杆结构,车架本体包括上车手、下车手、上前脚、下前脚和后脚,下车手的下端与后脚枢接第一枢接点,下前脚的上端与上前脚的下端枢接第二枢接点,后脚的上端枢接第二枢接点,上车手的下端与下车手的上端枢接第三枢接点,上前脚的上端与上车手枢接第四枢接点,第一枢接点、第二枢接点、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形成四连杆结构,枢转座的第一端枢接第一枢接点,枢转座的第二端枢接连杆结构的第一端,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卡座固定连接,固定件安装于第二枢接点且与卡座枢接。该婴儿车架可同步实现车架本体和卡座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含上述婴儿车架的婴儿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儿车架及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品,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极其优异的物质条件,而婴儿推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婴儿推车包括婴儿车架和安装在婴儿车架上的座椅,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婴儿推车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形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婴儿推车的形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
现况下大多数座椅可换向的婴儿推车,皆需要针对前向及后向的婴儿车架结构进行不同的收折设计,且收折后的婴儿车架体积往往前向与后向亦不一致,导致使用者为了获得较小的收折体积,需要在收折前进行一次额外的座椅换向再进行收纳,要使用前又需要再进行另一次座椅换向才能进行使用,使用上并不便利。
因此,本申请有必要提供一种婴儿车架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架,适用于座椅前向或后向均可设置在该婴儿车架,且婴儿车架可配合座椅实现收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座椅安装在婴儿车架时,前向或后向安装均可实现收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卡座、固定件、枢转座和连杆结构,车架本体包括上车手、下车手、上前脚、下前脚和后脚,下车手的下端与后脚枢接于第一枢接点,下前脚的上端与上前脚的下端枢接于第二枢接点,后脚的上端枢接于第二枢接点,上车手的下端与下车手的上端枢接于第三枢接点,上前脚的上端与上车手枢接于第四枢接点,第一枢接点、第二枢接点、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借由该四连杆结构实现车架本体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枢转座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一枢接点,枢转座的第二端枢接于连杆结构的第一端,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卡座固定连接,固定件安装于第二枢接点且与卡座枢接,车架本体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的同时实现枢转座和连杆结构的连动,从而实现卡座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婴儿车架,其车架本体可通过第一枢接点、第二枢接点、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以实现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的转变,且在车架本体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的同时实现枢转座和连杆结构的连动,通过连杆结构带动卡座绕卡座与固定件的枢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卡座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也就是说,该婴儿车架可以同步实现车架本体和卡座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转变。将座椅安装于卡座时,即可同步实现车架本体和座椅于工作状态和收合状态之间的转变。因此,借由该卡座能实现座椅前向或后向安装的收折。
较佳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枢转座的第二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下前脚形成第五枢接点,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第五枢接点,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形成第八枢接点,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卡座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上前脚和第二连杆形成第六枢接点和第七枢接点,第六枢接点位于上前脚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第七枢接点位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较佳地,第六枢接点靠近上前脚的下端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74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